再來『佛法無多子』,這個「佛法無多子」是禪宗的用語,簡單的說,就是開悟的人很少,迷的人很多,這叫「佛法無多子」。我們李炳南老教授講的,一萬個人修行,往生極樂只有兩個人,兩三個人。所以一萬個人跟兩三個人,兩三個人就是變成很少啦。因為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都是摩訶薩,大菩薩,我們稱他叫法王子,要紹繼佛種,承擔如來家業的,叫做法王子,這是佛陀的法王子,佛門的法王子。所以這個地方講「佛法無多子」,就是佛門裡面要找明心見性的、大徹大悟的,非常地少,叫「無多子」。
我們把這個公案來講一下,臨濟宗創始人臨濟義玄禪師,一般都稱叫臨濟義玄禪師。臨濟義玄禪師在黃檗禪師跟大愚禪師幫助之下悟道的故事,就是「佛法無多子」,從這個地方出來的。在《臨濟語錄》裡面有這麼一段記載,「師到大愚,大愚問」,就是義玄禪師到黃檗禪師那邊去參學。後來義玄禪師又去參學大愚禪師,所以叫「師到大愚」。「大愚問:『什麼處來?』」「師云:『黃檗處來。』」大愚禪師問他說,你從什麼地方來的?義玄禪師說,我從黃檗禪師那個地方來的。
「大愚云:『黃檗有何言句?』」他說,大愚禪師問他說,黃檗禪師有跟你開示什麼嗎?「師云:『某甲三度問佛法的大意,三度被打』」,禪宗叫棒喝,用棍子打你。「三度被打,不知某甲有過無過?」就是大愚禪師問他說,那黃檗禪師有沒有說什麼呢?義玄禪師說,他說,有一個人某甲三次去問黃檗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?三次問三次被打。各位,禪宗是講什麼呢?禪宗是講棒喝,他們有很多方法,他棒子打你,不是說你討厭,我棒子打你,不是。要把你打醒,有時候這麼一打,他就醒過來,就開悟了。所以他三次問,三次被打。你被打會喊痛,痛的是誰呢?是誰在喊痛呢?你去找那個,去參那個誰在喊痛?
我們以前有講過,馬祖道一禪師是百丈禪師的師父。馬祖道一禪師有一次跟著百丈禪師在外面經行,剛好有一群燕子飛過來,飛過來以後又飛走了,這個叫什麼?這個相已經出現了,境界已經出現了。飛過去以後,馬祖道一禪師就問百丈禪師說,燕子呢?百丈禪師說,燕子飛過去了,他就住相生心了,其實見性沒有來跟去。燕子沒有飛過來,你也在看啊,你是看那個燕子沒有飛過來的景象啊,比如說這是一個天空,旁邊是稻田。
那馬祖道一禪師跟百丈禪師在那邊經行,他們師徒在那邊對話,燕子還沒有飛過來,燕子沒有飛來,難道見性就沒有起作用嗎?對不對?見性一樣在起作用,見什麼?見一個燕子沒有飛過來的天空,就是教你參這個,禪宗不是我們可以參、我們可以學的,那根機要很利的。你平常一直在用它,可是你日用而不知,不離當下。
所以你悟的話,活活潑潑地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了了知,了了見。你每天都用它但是你不認識它,就是你的覺性,你每天都在用它,你用眼睛看,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嚐味、在手在抓東西、在腳在走路,你怎麼沒有用它呢?但是你日用而不知,六祖大師說,你日用而不知,這就是什麼?迷而不覺。所以你要先去體悟,這個重點是說,馬祖道一禪師說,燕子呢?那時候百丈禪師還沒有開悟,他說,燕子飛過去了,這就是著相,跟著境界轉。
所以有一次我去參訪一位東北的一位譚林長,淨空老法師送給他一個法語,叫境隨心轉,迷的人心隨境轉,悟的人境隨心轉,你自己可以作得了主,你自己可以當家作主。所以燕子飛過去,相有來跟去,見性沒有來跟沒有去。燕子還沒有飛過來以前,見性一樣起作用,燕子飛過來,它一樣起作用,它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,見性如如不動,不取於相。
所以當時百丈禪師就說,燕子飛過去了。他的師父馬祖道一禪師馬上捏他的鼻子說,沒有過去,就在這裡。因為他喊痛嘛,你怎麼知道喊痛?你的覺性告訴你的啊,不然你怎麼會喊痛?所以馬祖道一禪師說,沒有飛過去,在這裡,他把它捏得很痛。所以這個見性,見聞覺知,從來沒有離開你。你輪迴,它跟著你去輪迴,只是說你去輪迴受報的時候,你是帶著你的惡業去受報。覺性不增不減,它不垢不淨,你帶著去受報,是你的業力去受報,你所造的惡業,你的業障去受報。覺性不增不減、不生不滅,等到你哪一天開悟了,禪宗叫塵盡光出,烏雲全部散開,光就透露出來,那就成佛了。
所以臺灣的新北市的土城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,他臨終最後的法語,跟弟子講,沒來沒去沒代誌。這是臺灣話,因為廣欽老和尚講臺語的,他不認識字。他講,用臺語講,叫沒來沒去沒代誌,用國語講說,簡單講就是說,自性沒有來去,自性沒有生死。就是六祖大師的開悟那五首偈語,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、本自具足、本不生滅、本不動搖、能生萬法。
所以這個地方,大愚禪師問他說,「黃檗有何言句?」「師云」,某甲三度問佛法大意,三度被打。那個時候義玄禪師說,不曉得某甲有過跟沒有過錯?然後大愚禪師就跟他講了,「黃檗與麼老婆,為汝得徹困,更來這裡問有過無過。」他們這個禪宗用語很特別,而且是古代的,他們古代的遣詞用句跟我們現在不一樣。「黃檗與麼老婆,為汝得徹困,更來這裡問有過無過。」他的意思就是說,黃檗禪師當時的開示沒有把你的執著打下來嗎?「為汝得徹困」,如果有打下來,你何必來這邊再問有過無過呢?你就明白了嘛。
所以為什麼說禪宗要根機很利?就是這樣,因為你聽不懂,聽了以後你不曉得他在講什麼。老和尚講說,你會嗎?那個你會嗎那個會,就是禪宗講的你相應嗎?你能夠領悟嗎?簡單講就這樣,你能領悟嗎?這個大愚禪師一開示完以後,「師於言下大悟」,你看義玄禪師就開悟了,「師於言下大悟」。大悟以後講了一句話,「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」。從這個地方出來的,原來黃檗禪師也好,佛法也好,「無多子」,能夠領悟的人不多啊,能夠開悟的人不多啊,也就是說能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人不多啊。你放下執著出三界,你放下妄想離開十法界,是無多子啊。
「大愚搊住云」,就是抓住他,「這尿床鬼子,適來道有過無過,如今卻道黃檗佛法無多子,爾見個什麼道理,速道,速道。」「師於大愚脅下築三拳。」大愚禪師就抓住他說,你這個尿床鬼子來這邊講什麼有過無過,你去說黃檗佛法無多子,好,你說出來,你說出來為什麼無多子?你看到什麼,見到什麼道理,你能夠見到什麼?見到你的自性嗎?快說,快說。然後義玄禪師就在大愚禪師的脅部下打了三拳。大愚禪師托開說,「汝師黃檗,非干我事。」這一句話就要去參了,你的師父黃檗禪師不是泛泛之輩。此公案後世頗多拈提。這個「佛法無多子」是從大愚禪師跟義玄禪師的對話裡面出來的。
所以《大慧語錄》裡面,「卷四」裡面有這一段,「撒手懸崖信不虛,根塵頓盡更無餘,始知佛法無多子,向外馳求轉見疏。」佛法是向心內求法,是內典,佛法不是外求的。佛法不是說你要做多少好事、多少善事你才能夠開悟,那只是個方便。所以佛法不是向外求,佛法是向內求。所以「撒手懸崖信不虛,根塵頓盡更無餘」,你六根接觸六塵,只要把你的執著、分別放下來,把你的妄想放下來,你就契入了,狂心歇,歇即菩提。「始知佛法無多子」,所以佛法不怕沒有人開悟,這個也可以講說,反過來講,「佛法無多子」就是也可以講說,佛法不怕不開悟,只怕你不願意放下,只怕你向心外求法,就「向外馳求轉見疏」,你向外求反而不能夠開悟了。
那麼禪宗的大詞典裡面講,「無多子」就是沒有多少,很少。在《臨濟語錄》裡面,「師於言下大悟云:『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。』」《五燈會元•卷十八》裡面講,雲巖天遊,「想君本領無多子,畢竟難禁這一頭」。禪宗確實是不容易的。那麼這個地方,「佛法無多子」,我們現在剛才講的,統統是禪宗的。那我們淨土宗怎麼辦呢?我們念佛人要怎麼辦呢?禪宗說佛法無多子是指開悟的、明心見性的,那我們淨土的怎麼辦?淨空老法師的這一段開示,我就呼應佛法無多子這一句法語。
老法師說,佛,再來逗點,日常生活當中就像練兵,臨命終時是打仗。他說,你學佛、你念佛,平常的日常生活就像練兵一樣,在操兵。臨命終的時候就像打仗一樣,你練兵要幹什麼?就是要打仗。老法師說,「眾聖所由謂之門」,「眾聖」是指什麼?「眾聖」是指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前面的三個是三乘,後面的佛是一佛乘。我們在《法華經》裡面講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是三乘,佛陀在《法華經》裡面講,「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,除佛方便說」。這個地方講,眾聖是指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都從這個門進來的,這個門是什麼門?心地法門,就是你這一念心,你的念頭。
老法師說,我常在講席裡面跟同學講,宗門教下,宗門是指禪宗,禪宗以外的叫教下。宗門教下在中國兩千年當中,因為佛法到中國來,到現在將近兩千年,從東漢明帝永平十年進來,傳到中國來以後,大概到現在兩千年。中國這兩千年當中成就的人,也就是真正能夠明心見性的,從佛法傳到中國來,就是到現在也兩千年囉,真正能夠明心見性的,見性成佛的,生實報莊嚴土的,老法師說,肯定超過三千人。其實按照比例是不多的,對照現在十三億人口,中國現在十三億人口,三千人是一個非常少的比例。
佛教是公元六十七年正式傳到中國,將近兩千年有這麼多人成就,這是指明心見性的。那麼念佛往生到淨土去成佛的人有多少人呢?老法師說,老法師估計,保守的估計是十萬人。因為能夠明心見性,能夠成佛,能夠到極樂世界,帶業往生,這個都是佛門裡面的法王子。所以老法師說,你說有多殊勝?我們除了淨土以外,走別的門我們都不通,我們沒有這個能力。我們求往生這個門,這個門我們走得通,就是用念佛法門,我們有把握,為什麼?因為你走其他的門都是要斷煩惱,斷煩惱困難。
所以在經典上解釋,你如果用其他的法門,就像竹子裡面那個蟲,一節一節的咬,這叫豎出,豎就是直的這樣出去,很困難。念佛法門是橫出,橫出三界,從旁邊咬一個洞就出去了。那個竹子裡面的蟲,咬一個洞就出去了。老法師說,淨土法門不用斷煩惱,可以帶業往生,就是伏惑。明心見性一定要斷煩惱,一定要破根本無明,但是這個難。但是帶業往生它是伏煩惱,就是伏惑,把煩惱伏住。
他說,老法師說,我們有能力把煩惱伏住,就能夠往生,伏比斷容易太多了,怎麼個伏法?一句阿彌陀佛。所以會念,當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,不管是歡喜、是憂慮、還是恐怖、還是怨恨,這四個都是我們日常生活會碰到的。不管是你歡喜的時候、憂慮的時候、恐怖的時候、怨恨的時候,你馬上提起這個佛號起來。用這句佛號,這種念頭一生出來的時候,一生出歡喜、憂慮、恐怖、怨恨的時候,這個念頭一生出來,馬上轉成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把它壓制,把它壓住,你馬上提起計數器念佛,你試看看。
所有什麼念頭都把它歸到阿彌陀佛,什麼都歸到阿彌陀佛,這樣念久了,有耐心,有定功了,你就可以把煩惱伏住,這個不知不覺把煩惱伏住了。這就黃念祖老居士講的,「暗合道妙,巧入無生」。暗合道妙就是,诶,你就真的不會起貪愛心了,真的沒有憂慮了,真的沒有恐怖心了,這就是什麼?這就是你的念佛功夫,可以這些歡喜、憂慮、恐怖、怨恨把它伏住,這叫暗合道妙。
那為什麼巧入無生呢?你念久了以後,定功現前的時候,它就跟智慧相應,就跟自性相應。所以我們說「唯心淨土,自性彌陀」,就跟你的自性阿彌陀佛就相應了。所以你什麼念頭來了,都把它歸到阿彌陀佛,這就把煩惱伏住了。當然這是要經過功夫的啦,你要常常要有定課啦,就像蕅益大師說的,一天最少兩萬、三萬、五萬,如果你念三萬、五萬,不能夠往生,三世諸佛都打妄語,這是蕅益大師說的。
所以你看這些老菩薩,像臺中蓮社的林看治老菩薩,她小學畢業,《念佛感應見聞記》,她編了一本書出來,她幫人家助念的那種感應。你看鍋漏匠也是把煩惱伏住了。所以阿彌陀佛需要這個條件,你伏不住那就沒有法子啦。伏住煩惱,臨命終的時候才伏得住,你說你平常沒有伏住煩惱,你臨命終絕對放不下。所以這個地方講,老和尚講,伏住煩惱,臨命終時才伏的時候,就太遲了,來不及了。你平常就要練這個功夫,平常在什麼時候練功夫?平常在你要生氣的時候,你要起貪愛的時候,你佛號提得起來提不起來?其實就是跟這個講的,跟這篇經文講的,往往十箇五雙都是退道心的啦,全部都倒掉了。就往往十箇五雙,統統沒有辦法,全部退道心。什麼叫退道心?你煩惱伏不住就是退道心。
臨命終的時候像什麼?像印光大師說,像熱鍋上的螃蟹一樣,他說,大部分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呼爹叫娘的,佛號一句提不起來。以前臺灣的道證法師,還沒有出家前叫做郭惠珍醫師,她本身,我們臺灣的學佛人都感覺她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。她住世只有四十八年,四十八歲。她本身是跟懺雲老法師學佛的,也跟李炳南老師學佛的,她也在臺中蓮社聽李炳南老師的開示。她在還沒有出家前,她是在臺灣的臺中的順天醫院當癌症的醫師,郭惠珍醫師,在度這些癌症的病人。但是到後來她自己本身也得癌症,這就是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裡面講的,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
她在順天醫院看診的時候,一百個病人進來,她問一百個病人說,順天醫院外面有一幅一百匹的馬,在草原上奔馳那個百駿圖,她問每一個癌症的病人進來看診的時候,你有沒有看到外面牆壁上掛著百駿圖呢?就是一百匹馬的,一百匹的馬在草原上。一百個裡面有九十九個癌症病人說,妳說什麼?講臺語說,妳講啥?就是妳說什麼?只有一個人他很冷靜,而且很鎮定的跟道證法師說,我有看到百駿圖,這個人業障輕,心有禪定。
就這裡講的你伏住煩惱,臨命終的時候才要來伏,已經來不及了,太遲了,平時要訓練,日常生活當中就是訓練。所以你不要怕業障,也不要怕困難。所以李炳南老師說,歡迎困難、挑戰困難。所以如果你碰到,平常遇到你起貪愛的時候,你起瞋心的時候,你起嫉妒的時候,這個時候就是日常生活當中在訓練,你順境能不能夠念佛?你逆境能不能夠念佛?順境、善緣不起貪心,不起貪戀心,喜歡那個心、那個念頭一起來,阿彌陀佛馬上取而代之。
逆境、惡緣、衝突、瞋恚生起來的時候,我們人跟人衝突的時候,你突然跟對方講一句話,也許可能是親戚朋友,也可能是兄弟姐妹,一句話不妥電話就掛斷。請問電話掛斷那一剎那,你有沒有起怨恨心?有沒有起瞋恨心?我可以跟你講,一百個一百個起瞋恨心,你相不相信?我就有這個經驗啊,不要說別人,就說我自己啊,我在這邊懺悔啊,真的起煩惱,被他,怎麼掛我電話呢?我們會這樣講,他為什麼掛我電話?我又沒說錯話,他為什麼起這麼大的煩惱?你看住相生心了,你哪裡有伏住煩惱呢?
所以修行在哪裡修?修行不是你在禪堂打坐,叫修行修,不是說你這邊拿個念珠在那邊念佛,就說我在修行、我在念佛,那個禁不起考驗的。電話鈴聲響起來了,對方給你臭罵得讓你受不了,這個時候看你煩惱伏得住伏不住?十個五個雙,統統倒下去,作不了主。那你這個時候你就作不了主,你斷氣怎麼作得了主?你想想看,你一定死得心不甘情不願的。這個地方講,順境、善緣來的時候,你會不會起心動念?有沒有起貪心?如果你起貪心了,馬上用阿彌陀佛來取而代之。逆境、惡緣、衝突、瞋恚生起來的時候,阿彌陀佛能不能提得起來?阿彌陀佛能夠提得起來,你才有辦法伏住煩惱。伏住什麼煩惱?你要生氣的這個念頭,你的毛病習氣。
所以你要平常在順境、逆境、善緣、惡緣這邊來練兵,臨命終就是打仗,你一定打贏的。老法師說,你在平常順境、逆境、善緣、惡緣,你用阿彌陀佛把它打掉,統統歸到這一句阿彌陀佛,這叫會念佛。聽清楚,這個念是今心,當下這個心跟覺相應,跟佛相應,這叫做會念佛。這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像練兵一樣,臨命終的時候是打仗,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,你就往生了。所以李炳南老師在開示助念的時候講一句話,他說,臨命終的時候,斷氣的時候,哪一個念頭先出來,那個強的先帶走。
我在編寫《圓滿臨終關懷》裡面,我就有把李炳南老師這一段開示寫進去。你臨命終的時候,你斷氣的時候,哪個念頭先出來?如果你先出來是貪心,那一定是餓鬼道,旁邊怎麼給你念佛都沒有用。你最後一個念頭是念佛,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非常堅定,堅定到什麼程度呢?印光大師說,一萬頭牛把你拉都拉不住,那你一定往生的,你一定要去的。所以蕅益大師說,發菩提心不怎麼困難。我們說,哎呀,發菩提心,是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好像很困難,對不對?淨空法師說,淨空法師引用印光大師說,印光大師說,蕅益大師講得很簡單,怎麼個簡單法?我們說,哎呀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好像很難。因為我們說發菩提心,一發即成等正覺,就成佛了,成大菩薩。
蕅益大師說,第一個,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;第二個,相信真的有阿彌陀佛。你在最困難的時候,你相不相信阿彌陀佛?你相不相信有極樂世界?如果你真的相信,那個真是從自性裡面出來的,怎麼樣給你折磨你都永不放棄,怎麼樣給你一個誘惑,你都永遠不會放棄,那是真信。我們除了正信以外,最重要還要真信,就是阿彌陀佛說,我今天就帶你走,你要不要走?就像瑩珂法師他犯戒,一定墮地獄,他問人家有沒有辦法可以消除業障?可以往生極樂的方式?
他的同參道友跟他講,你看《往生論》,他一看就念佛念了三天,念了三天以後,真把阿彌陀佛念來了。阿彌陀佛跟他講說,你還有十年的壽命,十年後我再來接你。瑩珂法師說,不行,我不能夠再等十年,我再等十年,我一定墮地獄,為什麼?因為我的習氣毛病,我自己最瞭解,我斷不了。我說我現在就跟你走,阿彌陀佛說,好,那你再念,三天後我來接你。他念三天就見到阿彌陀佛,念六天阿彌陀佛來接引。假如你是瑩珂法師,請問你相不相信?瑩珂法師跟他的同參道友講,沒有人要相信,破戒比丘怎麼可能往生?好啦,沒關係啦,反正只有三天而已,我看你到時候真的能走,還不能走?
他說,到時候你們要記得來送我。瑩珂法師三天一到,他只念一刻鐘,一刻鐘就念三十分鐘,我們現在講是一刻鐘大概十五分鐘,他大概念三十分鐘。老法師說,大概念三十分鐘,他就走了,他真的活生生這樣斷氣啊。诶,人家真的有功夫,他說走就走了,奇怪,好像自動斷氣的,海賢老和尚就是自動斷氣的啊,就捨報啦,就走啦。我們業障重的啦,在醫院裡面插管急救的啦,死不了就死不了,植物人,你根本沒有辦法。但是念佛法門功夫到家有辦法,他說走就走了,他就是什麼?他煩惱伏住了,他定功現前了,他深信切願。
所以這個地方,老法師說,所有順逆境、善緣、惡緣來,統統歸到阿彌陀佛,這叫會念佛。在日常生活中要像練兵一樣,臨命終是打仗,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,你就往生了,就跟李炳南老師講的,最後一念出來,如果是念佛的種子最強,那就阿彌陀佛接走了。四十八願第十八願,臨命終時的一念、十念都能夠往生。可是你平常你不念,到臨命終,你那個五欲七情要是出來了,你怎麼辦?立刻就到三途去了。
我們今天有個蓮友跟我講,她的奶奶住在阿根廷,因為這幾天我們講堂過年拜千佛,她來跟我講,她說她老奶奶從阿根廷回到臺灣來過年,到廚房去洗個東西,洗完就往生了。這個叫做有佛緣,她如果在阿根廷往生,因為阿根廷他們是基督教、天主教的國家,她的親戚朋友裡面住在阿根廷,統統都是天主教、基督教的,沒有人會念阿彌陀佛。诶,因為我們這位蓮友萬女士,她每天都到我們講堂來念《無量壽經》、誦《無量壽經》,她們全家都是淨土法門的,祖孫三代統統是念佛的。
所以我們這位蓮友的老奶奶是特別會選擇時間,選到臺灣來過年,過完年就走了。剛好臺灣的親戚朋友給她助念,她就有善根福德,她有善根福德因緣。所以你不要說,我現在都不用念啦,我等臨命終十念就可以往生了。老法師說,那你臨命終如果五欲七情都出來了,你怎麼辦呢?你就立刻到三途去了。能不能往生是最後一念,平常不用功不行,平常不放下不行。平常什麼都看得很淡,樣樣都放得下,你臨命終就放得下。你平常都看不破、放不下,什麼都要計較,什麼都要執著,你往生的時候很困難。雖然你現在是念佛,但是你往生的時候很困難,為什麼?因為你平常就放不下、看不破,什麼都要計較,那麼執著,臨命終怎麼會放得下呢?
所以老法師說,你平常看得淡,樣樣放得下,煩惱就大幅度減輕,沒有那麼嚴重,臨命終的時候就容易放得下。假如你還有一點點,經過善知識臨命終開示,就放下了。所以這句佛號是很容易把它換過來。問題,我們學佛、念佛,就像要生處轉熟,就像炒菜一樣,你到廚房去炒菜,要炒到很熟練,你就變成一個很好的香積菩薩。念佛也是一樣,平常都不念佛,病中怎麼會念佛?你病中不會念佛,臨命終怎麼會念佛呢?
所以我說,平常念佛不如夢中能夠念佛,在夢中有時候會碰到什麼?有時候你夢中會碰到無常大鬼,夢中有時候會碰到這些冤親債主,你佛號一出來,祂就消失掉了。這個我試過,我只要在夢中作惡夢,一念阿彌陀佛,惡夢馬上醒過來,試過,真的能念得出來,念阿彌陀佛。所以平常念佛不如夢中念佛,夢中念佛不如病中念,你生病,一般的人生病都被痛、被這個執著、被這個恐怖嚇死了,佛號念不出來,很緊張、很恐怖。
所以你平常念佛不如夢中念佛,夢中念佛你不如病中能夠念佛。像我去身體健康檢查,有一定年紀了,我去身體健康檢查,那要全身麻醉,要照胃鏡,要照大腸鏡。诶,他說什麼都不能帶。所以我跟你講,如果你到醫院去開刀,他一定叫你穿醫院的衣服,什麼你掛的佛像啦、念珠全部拿掉,你什麼都沒有,計數器也不能帶。計數器、念珠,這種統統不能帶,你用心念佛。那我就是這樣,我去照胃鏡的時候,他全身麻醉,我就阿彌陀佛,就念阿彌陀佛,念念,他麻醉針一打下去,然後我就睡著了。醒過來,他已經照完了,有一兩個瘜肉他已經處理掉了。這個就是一個簡單的生死過程,死的時候就是好像作夢一樣,好像睡覺一樣,醒不過來那叫死掉了。所以死掉就是那個睡覺醒不過來一樣,那現在睡覺會醒過來,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,請問一下,你作得了主還是作不了主?
老法師說,這一句佛號很容易把它換過來,所以一定要放得下,要知道這個世間什麼東西全是假的。這就是海賢老和尚說的,什麼都是假的,只有念佛求生極樂是真的,其他統統是假的,一場空,真的。像這幾天臺南大地震倒掉了,一場空,身體也是空的,眷屬也是空的,家計也是空的,這一句話,從這樣的一個驗證,一場空,你把它看成作夢。
所以人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叫黃粱一夢,以前有一個人要到城裡面去參加狀元考試,他就在一個餐廳裡面作了一場,小盹一下,睡了一下覺,短短睡一個覺。他點了一個大概是小米粥,黃粱,小米粥,那個小米粥還沒有煮熟,他夢全部都作完了,夢什麼呢?夢到他到京城去考試中了狀元,在中了狀元以後,後來當官當到後來,最後當宰相。宰相當完以後告老還鄉,到最後告老還鄉,老了準備要死掉了,這樣整個過程,最後被一個道人看出來,道人把他叫醒了,他說,宰相宰相,醒來吧。那個道人有一點小神通看得到,看他作這個宰相的夢,狀元的夢。那個道人就給他拍醒了,宰相,請起來吧。你看他知道他在作宰相的夢,老法師常講這個公案。
這個讀書人一醒過來,黃粱還沒煮熟,小米粥還沒有煮好,叫黃粱一夢啊。人生有時候真的是黃粱一夢,要看清楚啊,夢裡得到黃金不會喜歡,你夢裡面得到黃金,喜不喜歡呢?還是不喜歡呢?起來的時候一樣也沒有。永嘉大師說的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永嘉大師說的。你夢裡遇到那些冤家對頭要殺害你,沒事,醒過來的時候也沒有了,全都沒有了。把這個世界看做夢境,把這個世界看做什麼呢?看做我們來旅行觀光,來玩的地方。
老法師說,這個地方一樣東西都不是你的,過兩天又要走了,我們到這個世界來,就是來觀光一樣。房子借你住的,錢是借你用的。所以老法師說,在你口袋裡面的錢才是你的,離開你口袋不是你的。房子借你住是你的,離開這個房子,房子就不是你的了。老法師特別舉一個例子說,他到日本去講經,他說,老法師說,他到日本那一次是第七次,老法師跟日本特別有緣。老法師說,第一次來住的時候時間最長,住了二十一天,其他大概都是住一個星期,或者不到十天。把世界當做旅遊的地方,觀光旅遊,不是老家,老家在西方極樂世界。所以你要搞清楚啊,現在這個你的家,臺北的家、桃園的家、北京的家也不是你的家,它是借你住的啊,時間到你就要離開了。
所以這個地方,將來我們一樣都帶不去,連身體都帶不去,你何必要執著呢?何必要占有呢?這種什麼都據為己有,這個念頭是最糟糕的,這個念頭是三途的念頭。有這種念頭,沒有不墮餓鬼、畜生、地獄的,這叫占有的心,這叫真正的愚癡,沒有智慧。有智慧的人怎麼會幹這種傻事呢?以上「佛法無多子」,我特別引用淨空老法師講的這段開示。我們是念佛法門,是帶業往生的,所以老法師說,佛,在平常就像練兵,臨命終就像打仗,你作得了主作不了主?這個是老法師在《淨土大經解演義》第四三七集裡面的開示。
摘自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(第一六八集) 黃柏霖警官主講
文字稿來源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】
我們把這個公案來講一下,臨濟宗創始人臨濟義玄禪師,一般都稱叫臨濟義玄禪師。臨濟義玄禪師在黃檗禪師跟大愚禪師幫助之下悟道的故事,就是「佛法無多子」,從這個地方出來的。在《臨濟語錄》裡面有這麼一段記載,「師到大愚,大愚問」,就是義玄禪師到黃檗禪師那邊去參學。後來義玄禪師又去參學大愚禪師,所以叫「師到大愚」。「大愚問:『什麼處來?』」「師云:『黃檗處來。』」大愚禪師問他說,你從什麼地方來的?義玄禪師說,我從黃檗禪師那個地方來的。
「大愚云:『黃檗有何言句?』」他說,大愚禪師問他說,黃檗禪師有跟你開示什麼嗎?「師云:『某甲三度問佛法的大意,三度被打』」,禪宗叫棒喝,用棍子打你。「三度被打,不知某甲有過無過?」就是大愚禪師問他說,那黃檗禪師有沒有說什麼呢?義玄禪師說,他說,有一個人某甲三次去問黃檗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?三次問三次被打。各位,禪宗是講什麼呢?禪宗是講棒喝,他們有很多方法,他棒子打你,不是說你討厭,我棒子打你,不是。要把你打醒,有時候這麼一打,他就醒過來,就開悟了。所以他三次問,三次被打。你被打會喊痛,痛的是誰呢?是誰在喊痛呢?你去找那個,去參那個誰在喊痛?
我們以前有講過,馬祖道一禪師是百丈禪師的師父。馬祖道一禪師有一次跟著百丈禪師在外面經行,剛好有一群燕子飛過來,飛過來以後又飛走了,這個叫什麼?這個相已經出現了,境界已經出現了。飛過去以後,馬祖道一禪師就問百丈禪師說,燕子呢?百丈禪師說,燕子飛過去了,他就住相生心了,其實見性沒有來跟去。燕子沒有飛過來,你也在看啊,你是看那個燕子沒有飛過來的景象啊,比如說這是一個天空,旁邊是稻田。
那馬祖道一禪師跟百丈禪師在那邊經行,他們師徒在那邊對話,燕子還沒有飛過來,燕子沒有飛來,難道見性就沒有起作用嗎?對不對?見性一樣在起作用,見什麼?見一個燕子沒有飛過來的天空,就是教你參這個,禪宗不是我們可以參、我們可以學的,那根機要很利的。你平常一直在用它,可是你日用而不知,不離當下。
所以你悟的話,活活潑潑地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了了知,了了見。你每天都用它但是你不認識它,就是你的覺性,你每天都在用它,你用眼睛看,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嚐味、在手在抓東西、在腳在走路,你怎麼沒有用它呢?但是你日用而不知,六祖大師說,你日用而不知,這就是什麼?迷而不覺。所以你要先去體悟,這個重點是說,馬祖道一禪師說,燕子呢?那時候百丈禪師還沒有開悟,他說,燕子飛過去了,這就是著相,跟著境界轉。
所以有一次我去參訪一位東北的一位譚林長,淨空老法師送給他一個法語,叫境隨心轉,迷的人心隨境轉,悟的人境隨心轉,你自己可以作得了主,你自己可以當家作主。所以燕子飛過去,相有來跟去,見性沒有來跟沒有去。燕子還沒有飛過來以前,見性一樣起作用,燕子飛過來,它一樣起作用,它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,見性如如不動,不取於相。
所以當時百丈禪師就說,燕子飛過去了。他的師父馬祖道一禪師馬上捏他的鼻子說,沒有過去,就在這裡。因為他喊痛嘛,你怎麼知道喊痛?你的覺性告訴你的啊,不然你怎麼會喊痛?所以馬祖道一禪師說,沒有飛過去,在這裡,他把它捏得很痛。所以這個見性,見聞覺知,從來沒有離開你。你輪迴,它跟著你去輪迴,只是說你去輪迴受報的時候,你是帶著你的惡業去受報。覺性不增不減,它不垢不淨,你帶著去受報,是你的業力去受報,你所造的惡業,你的業障去受報。覺性不增不減、不生不滅,等到你哪一天開悟了,禪宗叫塵盡光出,烏雲全部散開,光就透露出來,那就成佛了。
所以臺灣的新北市的土城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,他臨終最後的法語,跟弟子講,沒來沒去沒代誌。這是臺灣話,因為廣欽老和尚講臺語的,他不認識字。他講,用臺語講,叫沒來沒去沒代誌,用國語講說,簡單講就是說,自性沒有來去,自性沒有生死。就是六祖大師的開悟那五首偈語,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、本自具足、本不生滅、本不動搖、能生萬法。
所以這個地方,大愚禪師問他說,「黃檗有何言句?」「師云」,某甲三度問佛法大意,三度被打。那個時候義玄禪師說,不曉得某甲有過跟沒有過錯?然後大愚禪師就跟他講了,「黃檗與麼老婆,為汝得徹困,更來這裡問有過無過。」他們這個禪宗用語很特別,而且是古代的,他們古代的遣詞用句跟我們現在不一樣。「黃檗與麼老婆,為汝得徹困,更來這裡問有過無過。」他的意思就是說,黃檗禪師當時的開示沒有把你的執著打下來嗎?「為汝得徹困」,如果有打下來,你何必來這邊再問有過無過呢?你就明白了嘛。
所以為什麼說禪宗要根機很利?就是這樣,因為你聽不懂,聽了以後你不曉得他在講什麼。老和尚講說,你會嗎?那個你會嗎那個會,就是禪宗講的你相應嗎?你能夠領悟嗎?簡單講就這樣,你能領悟嗎?這個大愚禪師一開示完以後,「師於言下大悟」,你看義玄禪師就開悟了,「師於言下大悟」。大悟以後講了一句話,「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」。從這個地方出來的,原來黃檗禪師也好,佛法也好,「無多子」,能夠領悟的人不多啊,能夠開悟的人不多啊,也就是說能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人不多啊。你放下執著出三界,你放下妄想離開十法界,是無多子啊。
「大愚搊住云」,就是抓住他,「這尿床鬼子,適來道有過無過,如今卻道黃檗佛法無多子,爾見個什麼道理,速道,速道。」「師於大愚脅下築三拳。」大愚禪師就抓住他說,你這個尿床鬼子來這邊講什麼有過無過,你去說黃檗佛法無多子,好,你說出來,你說出來為什麼無多子?你看到什麼,見到什麼道理,你能夠見到什麼?見到你的自性嗎?快說,快說。然後義玄禪師就在大愚禪師的脅部下打了三拳。大愚禪師托開說,「汝師黃檗,非干我事。」這一句話就要去參了,你的師父黃檗禪師不是泛泛之輩。此公案後世頗多拈提。這個「佛法無多子」是從大愚禪師跟義玄禪師的對話裡面出來的。
所以《大慧語錄》裡面,「卷四」裡面有這一段,「撒手懸崖信不虛,根塵頓盡更無餘,始知佛法無多子,向外馳求轉見疏。」佛法是向心內求法,是內典,佛法不是外求的。佛法不是說你要做多少好事、多少善事你才能夠開悟,那只是個方便。所以佛法不是向外求,佛法是向內求。所以「撒手懸崖信不虛,根塵頓盡更無餘」,你六根接觸六塵,只要把你的執著、分別放下來,把你的妄想放下來,你就契入了,狂心歇,歇即菩提。「始知佛法無多子」,所以佛法不怕沒有人開悟,這個也可以講說,反過來講,「佛法無多子」就是也可以講說,佛法不怕不開悟,只怕你不願意放下,只怕你向心外求法,就「向外馳求轉見疏」,你向外求反而不能夠開悟了。
那麼禪宗的大詞典裡面講,「無多子」就是沒有多少,很少。在《臨濟語錄》裡面,「師於言下大悟云:『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。』」《五燈會元•卷十八》裡面講,雲巖天遊,「想君本領無多子,畢竟難禁這一頭」。禪宗確實是不容易的。那麼這個地方,「佛法無多子」,我們現在剛才講的,統統是禪宗的。那我們淨土宗怎麼辦呢?我們念佛人要怎麼辦呢?禪宗說佛法無多子是指開悟的、明心見性的,那我們淨土的怎麼辦?淨空老法師的這一段開示,我就呼應佛法無多子這一句法語。
老法師說,佛,再來逗點,日常生活當中就像練兵,臨命終時是打仗。他說,你學佛、你念佛,平常的日常生活就像練兵一樣,在操兵。臨命終的時候就像打仗一樣,你練兵要幹什麼?就是要打仗。老法師說,「眾聖所由謂之門」,「眾聖」是指什麼?「眾聖」是指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前面的三個是三乘,後面的佛是一佛乘。我們在《法華經》裡面講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是三乘,佛陀在《法華經》裡面講,「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,除佛方便說」。這個地方講,眾聖是指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都從這個門進來的,這個門是什麼門?心地法門,就是你這一念心,你的念頭。
老法師說,我常在講席裡面跟同學講,宗門教下,宗門是指禪宗,禪宗以外的叫教下。宗門教下在中國兩千年當中,因為佛法到中國來,到現在將近兩千年,從東漢明帝永平十年進來,傳到中國來以後,大概到現在兩千年。中國這兩千年當中成就的人,也就是真正能夠明心見性的,從佛法傳到中國來,就是到現在也兩千年囉,真正能夠明心見性的,見性成佛的,生實報莊嚴土的,老法師說,肯定超過三千人。其實按照比例是不多的,對照現在十三億人口,中國現在十三億人口,三千人是一個非常少的比例。
佛教是公元六十七年正式傳到中國,將近兩千年有這麼多人成就,這是指明心見性的。那麼念佛往生到淨土去成佛的人有多少人呢?老法師說,老法師估計,保守的估計是十萬人。因為能夠明心見性,能夠成佛,能夠到極樂世界,帶業往生,這個都是佛門裡面的法王子。所以老法師說,你說有多殊勝?我們除了淨土以外,走別的門我們都不通,我們沒有這個能力。我們求往生這個門,這個門我們走得通,就是用念佛法門,我們有把握,為什麼?因為你走其他的門都是要斷煩惱,斷煩惱困難。
所以在經典上解釋,你如果用其他的法門,就像竹子裡面那個蟲,一節一節的咬,這叫豎出,豎就是直的這樣出去,很困難。念佛法門是橫出,橫出三界,從旁邊咬一個洞就出去了。那個竹子裡面的蟲,咬一個洞就出去了。老法師說,淨土法門不用斷煩惱,可以帶業往生,就是伏惑。明心見性一定要斷煩惱,一定要破根本無明,但是這個難。但是帶業往生它是伏煩惱,就是伏惑,把煩惱伏住。
他說,老法師說,我們有能力把煩惱伏住,就能夠往生,伏比斷容易太多了,怎麼個伏法?一句阿彌陀佛。所以會念,當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,不管是歡喜、是憂慮、還是恐怖、還是怨恨,這四個都是我們日常生活會碰到的。不管是你歡喜的時候、憂慮的時候、恐怖的時候、怨恨的時候,你馬上提起這個佛號起來。用這句佛號,這種念頭一生出來的時候,一生出歡喜、憂慮、恐怖、怨恨的時候,這個念頭一生出來,馬上轉成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把它壓制,把它壓住,你馬上提起計數器念佛,你試看看。
所有什麼念頭都把它歸到阿彌陀佛,什麼都歸到阿彌陀佛,這樣念久了,有耐心,有定功了,你就可以把煩惱伏住,這個不知不覺把煩惱伏住了。這就黃念祖老居士講的,「暗合道妙,巧入無生」。暗合道妙就是,诶,你就真的不會起貪愛心了,真的沒有憂慮了,真的沒有恐怖心了,這就是什麼?這就是你的念佛功夫,可以這些歡喜、憂慮、恐怖、怨恨把它伏住,這叫暗合道妙。
那為什麼巧入無生呢?你念久了以後,定功現前的時候,它就跟智慧相應,就跟自性相應。所以我們說「唯心淨土,自性彌陀」,就跟你的自性阿彌陀佛就相應了。所以你什麼念頭來了,都把它歸到阿彌陀佛,這就把煩惱伏住了。當然這是要經過功夫的啦,你要常常要有定課啦,就像蕅益大師說的,一天最少兩萬、三萬、五萬,如果你念三萬、五萬,不能夠往生,三世諸佛都打妄語,這是蕅益大師說的。
所以你看這些老菩薩,像臺中蓮社的林看治老菩薩,她小學畢業,《念佛感應見聞記》,她編了一本書出來,她幫人家助念的那種感應。你看鍋漏匠也是把煩惱伏住了。所以阿彌陀佛需要這個條件,你伏不住那就沒有法子啦。伏住煩惱,臨命終的時候才伏得住,你說你平常沒有伏住煩惱,你臨命終絕對放不下。所以這個地方講,老和尚講,伏住煩惱,臨命終時才伏的時候,就太遲了,來不及了。你平常就要練這個功夫,平常在什麼時候練功夫?平常在你要生氣的時候,你要起貪愛的時候,你佛號提得起來提不起來?其實就是跟這個講的,跟這篇經文講的,往往十箇五雙都是退道心的啦,全部都倒掉了。就往往十箇五雙,統統沒有辦法,全部退道心。什麼叫退道心?你煩惱伏不住就是退道心。
臨命終的時候像什麼?像印光大師說,像熱鍋上的螃蟹一樣,他說,大部分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呼爹叫娘的,佛號一句提不起來。以前臺灣的道證法師,還沒有出家前叫做郭惠珍醫師,她本身,我們臺灣的學佛人都感覺她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。她住世只有四十八年,四十八歲。她本身是跟懺雲老法師學佛的,也跟李炳南老師學佛的,她也在臺中蓮社聽李炳南老師的開示。她在還沒有出家前,她是在臺灣的臺中的順天醫院當癌症的醫師,郭惠珍醫師,在度這些癌症的病人。但是到後來她自己本身也得癌症,這就是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裡面講的,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
她在順天醫院看診的時候,一百個病人進來,她問一百個病人說,順天醫院外面有一幅一百匹的馬,在草原上奔馳那個百駿圖,她問每一個癌症的病人進來看診的時候,你有沒有看到外面牆壁上掛著百駿圖呢?就是一百匹馬的,一百匹的馬在草原上。一百個裡面有九十九個癌症病人說,妳說什麼?講臺語說,妳講啥?就是妳說什麼?只有一個人他很冷靜,而且很鎮定的跟道證法師說,我有看到百駿圖,這個人業障輕,心有禪定。
就這裡講的你伏住煩惱,臨命終的時候才要來伏,已經來不及了,太遲了,平時要訓練,日常生活當中就是訓練。所以你不要怕業障,也不要怕困難。所以李炳南老師說,歡迎困難、挑戰困難。所以如果你碰到,平常遇到你起貪愛的時候,你起瞋心的時候,你起嫉妒的時候,這個時候就是日常生活當中在訓練,你順境能不能夠念佛?你逆境能不能夠念佛?順境、善緣不起貪心,不起貪戀心,喜歡那個心、那個念頭一起來,阿彌陀佛馬上取而代之。
逆境、惡緣、衝突、瞋恚生起來的時候,我們人跟人衝突的時候,你突然跟對方講一句話,也許可能是親戚朋友,也可能是兄弟姐妹,一句話不妥電話就掛斷。請問電話掛斷那一剎那,你有沒有起怨恨心?有沒有起瞋恨心?我可以跟你講,一百個一百個起瞋恨心,你相不相信?我就有這個經驗啊,不要說別人,就說我自己啊,我在這邊懺悔啊,真的起煩惱,被他,怎麼掛我電話呢?我們會這樣講,他為什麼掛我電話?我又沒說錯話,他為什麼起這麼大的煩惱?你看住相生心了,你哪裡有伏住煩惱呢?
所以修行在哪裡修?修行不是你在禪堂打坐,叫修行修,不是說你這邊拿個念珠在那邊念佛,就說我在修行、我在念佛,那個禁不起考驗的。電話鈴聲響起來了,對方給你臭罵得讓你受不了,這個時候看你煩惱伏得住伏不住?十個五個雙,統統倒下去,作不了主。那你這個時候你就作不了主,你斷氣怎麼作得了主?你想想看,你一定死得心不甘情不願的。這個地方講,順境、善緣來的時候,你會不會起心動念?有沒有起貪心?如果你起貪心了,馬上用阿彌陀佛來取而代之。逆境、惡緣、衝突、瞋恚生起來的時候,阿彌陀佛能不能提得起來?阿彌陀佛能夠提得起來,你才有辦法伏住煩惱。伏住什麼煩惱?你要生氣的這個念頭,你的毛病習氣。
所以你要平常在順境、逆境、善緣、惡緣這邊來練兵,臨命終就是打仗,你一定打贏的。老法師說,你在平常順境、逆境、善緣、惡緣,你用阿彌陀佛把它打掉,統統歸到這一句阿彌陀佛,這叫會念佛。聽清楚,這個念是今心,當下這個心跟覺相應,跟佛相應,這叫做會念佛。這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像練兵一樣,臨命終的時候是打仗,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,你就往生了。所以李炳南老師在開示助念的時候講一句話,他說,臨命終的時候,斷氣的時候,哪一個念頭先出來,那個強的先帶走。
我在編寫《圓滿臨終關懷》裡面,我就有把李炳南老師這一段開示寫進去。你臨命終的時候,你斷氣的時候,哪個念頭先出來?如果你先出來是貪心,那一定是餓鬼道,旁邊怎麼給你念佛都沒有用。你最後一個念頭是念佛,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非常堅定,堅定到什麼程度呢?印光大師說,一萬頭牛把你拉都拉不住,那你一定往生的,你一定要去的。所以蕅益大師說,發菩提心不怎麼困難。我們說,哎呀,發菩提心,是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好像很困難,對不對?淨空法師說,淨空法師引用印光大師說,印光大師說,蕅益大師講得很簡單,怎麼個簡單法?我們說,哎呀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好像很難。因為我們說發菩提心,一發即成等正覺,就成佛了,成大菩薩。
蕅益大師說,第一個,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;第二個,相信真的有阿彌陀佛。你在最困難的時候,你相不相信阿彌陀佛?你相不相信有極樂世界?如果你真的相信,那個真是從自性裡面出來的,怎麼樣給你折磨你都永不放棄,怎麼樣給你一個誘惑,你都永遠不會放棄,那是真信。我們除了正信以外,最重要還要真信,就是阿彌陀佛說,我今天就帶你走,你要不要走?就像瑩珂法師他犯戒,一定墮地獄,他問人家有沒有辦法可以消除業障?可以往生極樂的方式?
他的同參道友跟他講,你看《往生論》,他一看就念佛念了三天,念了三天以後,真把阿彌陀佛念來了。阿彌陀佛跟他講說,你還有十年的壽命,十年後我再來接你。瑩珂法師說,不行,我不能夠再等十年,我再等十年,我一定墮地獄,為什麼?因為我的習氣毛病,我自己最瞭解,我斷不了。我說我現在就跟你走,阿彌陀佛說,好,那你再念,三天後我來接你。他念三天就見到阿彌陀佛,念六天阿彌陀佛來接引。假如你是瑩珂法師,請問你相不相信?瑩珂法師跟他的同參道友講,沒有人要相信,破戒比丘怎麼可能往生?好啦,沒關係啦,反正只有三天而已,我看你到時候真的能走,還不能走?
他說,到時候你們要記得來送我。瑩珂法師三天一到,他只念一刻鐘,一刻鐘就念三十分鐘,我們現在講是一刻鐘大概十五分鐘,他大概念三十分鐘。老法師說,大概念三十分鐘,他就走了,他真的活生生這樣斷氣啊。诶,人家真的有功夫,他說走就走了,奇怪,好像自動斷氣的,海賢老和尚就是自動斷氣的啊,就捨報啦,就走啦。我們業障重的啦,在醫院裡面插管急救的啦,死不了就死不了,植物人,你根本沒有辦法。但是念佛法門功夫到家有辦法,他說走就走了,他就是什麼?他煩惱伏住了,他定功現前了,他深信切願。
所以這個地方,老法師說,所有順逆境、善緣、惡緣來,統統歸到阿彌陀佛,這叫會念佛。在日常生活中要像練兵一樣,臨命終是打仗,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,你就往生了,就跟李炳南老師講的,最後一念出來,如果是念佛的種子最強,那就阿彌陀佛接走了。四十八願第十八願,臨命終時的一念、十念都能夠往生。可是你平常你不念,到臨命終,你那個五欲七情要是出來了,你怎麼辦?立刻就到三途去了。
我們今天有個蓮友跟我講,她的奶奶住在阿根廷,因為這幾天我們講堂過年拜千佛,她來跟我講,她說她老奶奶從阿根廷回到臺灣來過年,到廚房去洗個東西,洗完就往生了。這個叫做有佛緣,她如果在阿根廷往生,因為阿根廷他們是基督教、天主教的國家,她的親戚朋友裡面住在阿根廷,統統都是天主教、基督教的,沒有人會念阿彌陀佛。诶,因為我們這位蓮友萬女士,她每天都到我們講堂來念《無量壽經》、誦《無量壽經》,她們全家都是淨土法門的,祖孫三代統統是念佛的。
所以我們這位蓮友的老奶奶是特別會選擇時間,選到臺灣來過年,過完年就走了。剛好臺灣的親戚朋友給她助念,她就有善根福德,她有善根福德因緣。所以你不要說,我現在都不用念啦,我等臨命終十念就可以往生了。老法師說,那你臨命終如果五欲七情都出來了,你怎麼辦呢?你就立刻到三途去了。能不能往生是最後一念,平常不用功不行,平常不放下不行。平常什麼都看得很淡,樣樣都放得下,你臨命終就放得下。你平常都看不破、放不下,什麼都要計較,什麼都要執著,你往生的時候很困難。雖然你現在是念佛,但是你往生的時候很困難,為什麼?因為你平常就放不下、看不破,什麼都要計較,那麼執著,臨命終怎麼會放得下呢?
所以老法師說,你平常看得淡,樣樣放得下,煩惱就大幅度減輕,沒有那麼嚴重,臨命終的時候就容易放得下。假如你還有一點點,經過善知識臨命終開示,就放下了。所以這句佛號是很容易把它換過來。問題,我們學佛、念佛,就像要生處轉熟,就像炒菜一樣,你到廚房去炒菜,要炒到很熟練,你就變成一個很好的香積菩薩。念佛也是一樣,平常都不念佛,病中怎麼會念佛?你病中不會念佛,臨命終怎麼會念佛呢?
所以我說,平常念佛不如夢中能夠念佛,在夢中有時候會碰到什麼?有時候你夢中會碰到無常大鬼,夢中有時候會碰到這些冤親債主,你佛號一出來,祂就消失掉了。這個我試過,我只要在夢中作惡夢,一念阿彌陀佛,惡夢馬上醒過來,試過,真的能念得出來,念阿彌陀佛。所以平常念佛不如夢中念佛,夢中念佛不如病中念,你生病,一般的人生病都被痛、被這個執著、被這個恐怖嚇死了,佛號念不出來,很緊張、很恐怖。
所以你平常念佛不如夢中念佛,夢中念佛你不如病中能夠念佛。像我去身體健康檢查,有一定年紀了,我去身體健康檢查,那要全身麻醉,要照胃鏡,要照大腸鏡。诶,他說什麼都不能帶。所以我跟你講,如果你到醫院去開刀,他一定叫你穿醫院的衣服,什麼你掛的佛像啦、念珠全部拿掉,你什麼都沒有,計數器也不能帶。計數器、念珠,這種統統不能帶,你用心念佛。那我就是這樣,我去照胃鏡的時候,他全身麻醉,我就阿彌陀佛,就念阿彌陀佛,念念,他麻醉針一打下去,然後我就睡著了。醒過來,他已經照完了,有一兩個瘜肉他已經處理掉了。這個就是一個簡單的生死過程,死的時候就是好像作夢一樣,好像睡覺一樣,醒不過來那叫死掉了。所以死掉就是那個睡覺醒不過來一樣,那現在睡覺會醒過來,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,請問一下,你作得了主還是作不了主?
老法師說,這一句佛號很容易把它換過來,所以一定要放得下,要知道這個世間什麼東西全是假的。這就是海賢老和尚說的,什麼都是假的,只有念佛求生極樂是真的,其他統統是假的,一場空,真的。像這幾天臺南大地震倒掉了,一場空,身體也是空的,眷屬也是空的,家計也是空的,這一句話,從這樣的一個驗證,一場空,你把它看成作夢。
所以人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叫黃粱一夢,以前有一個人要到城裡面去參加狀元考試,他就在一個餐廳裡面作了一場,小盹一下,睡了一下覺,短短睡一個覺。他點了一個大概是小米粥,黃粱,小米粥,那個小米粥還沒有煮熟,他夢全部都作完了,夢什麼呢?夢到他到京城去考試中了狀元,在中了狀元以後,後來當官當到後來,最後當宰相。宰相當完以後告老還鄉,到最後告老還鄉,老了準備要死掉了,這樣整個過程,最後被一個道人看出來,道人把他叫醒了,他說,宰相宰相,醒來吧。那個道人有一點小神通看得到,看他作這個宰相的夢,狀元的夢。那個道人就給他拍醒了,宰相,請起來吧。你看他知道他在作宰相的夢,老法師常講這個公案。
這個讀書人一醒過來,黃粱還沒煮熟,小米粥還沒有煮好,叫黃粱一夢啊。人生有時候真的是黃粱一夢,要看清楚啊,夢裡得到黃金不會喜歡,你夢裡面得到黃金,喜不喜歡呢?還是不喜歡呢?起來的時候一樣也沒有。永嘉大師說的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永嘉大師說的。你夢裡遇到那些冤家對頭要殺害你,沒事,醒過來的時候也沒有了,全都沒有了。把這個世界看做夢境,把這個世界看做什麼呢?看做我們來旅行觀光,來玩的地方。
老法師說,這個地方一樣東西都不是你的,過兩天又要走了,我們到這個世界來,就是來觀光一樣。房子借你住的,錢是借你用的。所以老法師說,在你口袋裡面的錢才是你的,離開你口袋不是你的。房子借你住是你的,離開這個房子,房子就不是你的了。老法師特別舉一個例子說,他到日本去講經,他說,老法師說,他到日本那一次是第七次,老法師跟日本特別有緣。老法師說,第一次來住的時候時間最長,住了二十一天,其他大概都是住一個星期,或者不到十天。把世界當做旅遊的地方,觀光旅遊,不是老家,老家在西方極樂世界。所以你要搞清楚啊,現在這個你的家,臺北的家、桃園的家、北京的家也不是你的家,它是借你住的啊,時間到你就要離開了。
所以這個地方,將來我們一樣都帶不去,連身體都帶不去,你何必要執著呢?何必要占有呢?這種什麼都據為己有,這個念頭是最糟糕的,這個念頭是三途的念頭。有這種念頭,沒有不墮餓鬼、畜生、地獄的,這叫占有的心,這叫真正的愚癡,沒有智慧。有智慧的人怎麼會幹這種傻事呢?以上「佛法無多子」,我特別引用淨空老法師講的這段開示。我們是念佛法門,是帶業往生的,所以老法師說,佛,在平常就像練兵,臨命終就像打仗,你作得了主作不了主?這個是老法師在《淨土大經解演義》第四三七集裡面的開示。
摘自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(第一六八集) 黃柏霖警官主講
文字稿來源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】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