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老子』,道家的祖師,我們以前都介紹過了,就是太上老君。老子講這一句經文,『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長』。這三句從哪裡出來的呢?從《道德經》二十二章出來的,它的原文是這樣,我們把它念一下,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二十二章裡面說,「曲則全,枉則直,窪則盈,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。不自見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。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古之所謂曲則全者,豈虛言哉?誠全而歸之。」
老子這一段其實講得非常地好,這個「不自是故彰」,其實《感應篇彙編》裡面,它中間沒有逗點,其實應該是「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」。應該要這樣才對,文句解釋起來比較通。這一段其實在講什麼呢?就是世間人喜歡爭鬥,我們現在講說,選擇競爭就是鬥爭,最後戰爭。這個世間怎麼會這麼混亂呢?就是競爭、鬥爭,最後發生戰爭。競爭不一定指戰爭,我們現在講的飛機大炮的國與國戰爭,人跟人的戰爭、公司跟公司的戰爭也都是。最後就是玉石俱焚、同歸於盡,我毀滅你,你也毀滅我。
有我為了做生意、為了爭地盤,黑道人物火拼,也是用這一種置人於死地的這種方式。譬如說,暗殺,譬如說,狙殺,狙殺,埋伏把對方殺害,或者公然的攜帶槍枝登堂入室,把同行的或是競爭的對手一槍斃命,造成無量無邊的罪業都從哪裡開始?從競爭開始。最後就進入鬥爭,最後就是同歸於盡,戰爭。所以老子這一段很適合我們現在人修的,問題是現在人因為科技太發達、網路太發達、生活太富裕,著重物欲的享受,所以為了追逐名利就不擇手段。他一開始,老子跟你講,「曲者全」就是我們所謂講的,俗話講,委曲求全。「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。夫惟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」這什麼?就是我們講的吃虧就是福。
所以這一段經文白話的解釋,我們把它解釋一下,《道德經》二十二章這一段講的意思是說,虧缺的人反而會得到保全,曲枉的反而會得到正直。虧缺就是人家虧欠你的上天補償你,反而得到保全。被人家冤枉了,最後水落石出,還他清白,曲枉的反而得到正直。低窪的反而倒能夠充盈,就像地勢比較低的那邊都可以累積這些水,低窪的反而都能夠充盈,朽舊的反而能得到新生。這句話現在就是很多,三十年前、四十年前誰會想到說,那個破房子現在是都更以後,建設公司跟他合蓋以後,他變成大財主呢?四、五十年前誰也沒有想到,我們臺北市基隆河截彎取直。以前,四、五十年前,臺灣光復以後,那個地方一坪不到一百元,沒有人要買。基隆河把它截彎取直,就是把本來有彎度的把它畫直以後重新建堤防,原來一坪一百元的,現在一坪最少臺幣三十萬、五十萬,甚至更多。
在五十年前,你怎麼曉得這個「敝則新,少則得」呢?你怎麼曉得這個朽舊的、老朽的、老舊的反而能得到新生呢?誰也沒想到。我們常講說,早知道我就買了,沒有人知道,這是上天公平,反而能得到新生。少取的反而多得,孔融讓梨,留得大家的讚歎他的胸襟。貪多的反而會自我迷惑,貪官汙吏就是一個例子,鋃鐺入獄,最後賠出名譽,毀了自己的前程。所以聖賢之人必是與道合一,做為天下人的典範,就是第一段,「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」,「式」就是典範,「抱一」就是心與道合一。
下面這一段,我們也把它解釋白話,不要以自己的見解為見解,就是不要自以為是,這個叫做「不自見,故明」,不要以自己的見解為見解。這是《金剛經》裡面跟你講的,教你破我見。我們佛法上有講,煩惱障跟所知障,所知障跟煩惱障就是障礙菩提,所以「不自見,故明」。你拿掉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,不要說是這四見,你只要拿掉見惑,你就是初果須陀洹了。所以「不自見,故明」,不要以自己的見解為見解,所以能看得很分明。我們現在講說,不要太主觀,要客觀,那就看得很清楚。「不自是,故彰」,不要以自己的是非為是非,所以是非反而能夠彰顯,可以這樣解釋。或者說,不要自以為是,那就能夠彰顯它裡面的真理跟道理出來,還有它的是非出來。
「不自伐,故有功」,不要以自己的功勞為功勞,反而得到更大的功勞,大家的讚歎。「不自矜,故長」,不要驕傲自大,反而會得到別人的,反而會得到別人的敬重,尊你為長。「夫惟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」,正因為你不競不爭,你不競爭,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跟你競爭。當然這個是老子的標準,到現在來講,以現在的社會來講,大家都是競爭。我們說不要輸在起跑點上,所以現在哪個人不競爭呢?所以老和尚教我們忍讓、謙讓、禮讓。所以你不競不爭,不競爭,天下就沒有人跟你競爭。古人所說的,虧缺的反而會得到保全,這句話哪裡有半點虛言呢?這句話確實跟道合一,不以曲枉為曲枉,天下便全是歸他的,就是這一段的整個的白話的意思。
因為現在的人,可以講說對文言文非常陌生,所以看不懂文言文。所以現在人雖然也有白話翻譯,但是也沒有多少人會瞭解老子所要表達的微言大義。所以我們看不懂老子的《道德經》,不是文字的問題,也不全然是文字、文言文的問題,而是觀念的問題跟思惟的問題,還有悟性的問題。為什麼?因為現代人被人類的慣性思考,慣性的邏輯束縛太久了,跳不出這種習性,就是慣性的邏輯思惟模式。只要違反人類所認定的邏輯就會認為荒誕不經,認為難以思議而嗤之以鼻。
昨天我到我的母校大隱國小,因為我們孝廉講堂捐了我母校一個圖書館臺幣一百萬。他們校長請我在畢業生致詞,我就跟他們講孝道,還有禮讓、謙讓,還有培養福德叫厚德載物。我教他們要做一個,保持一個慈悲心,隨時都能幫助人的一個菩薩。那我們其他地方官員致詞就不這樣致詞的,哎呀,各位小朋友,你們就是人生的起點,你們要好好競爭,將來可以功成名就了,今天你們以大隱國小為榮,改天大隱國小以你為榮。他如果變成黑道人物,你能以他為榮嗎?對不對?所以就是我剛才講說,人類的習慣性的慣性邏輯跟思考就是這樣,他們把功成名就,就開名車、住豪宅,這叫功成名就。
所以人類的邏輯思惟具有很高的排他性,你從事競爭就是排他性,就是我存你亡。所以對於整個萬事萬物,他把它分成二元或是多元對立,其實這個是《華嚴經》講,是多元的社會。然後建立起什麼觀念呢?非此即彼或是此是彼非,這種對立的推論方式,這就是競爭的由來。而老子剛才講的這些概念,「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」。這個在世間人講,不敢去想像。他說,你不搶功勞,自然有功勞。你不去誇大自己,自然是自己的長處。然後你不自以為是就能彰顯你的德行。世間人說這個完全是對立的。
老子的用意,把「不自見,故明」,你不要以自己的見解為見解,你就能看得清楚,他把這兩個極端合而為一,這是什麼?就是老子他的用意是把對立合為一體,把兩個相互矛盾的概念統合在一起。明明是少的,他偏偏說是多,其實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講是一多不二。明明是大的,他偏偏說是小的。明明是有的,他偏偏說是無。老子這種智慧,一般人實在是很難去體會。所以老子這裡講說,「不自見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;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」這些話的微言大義,它不就是道破了人類因所犯的偏執毛病帶給人類所有的無窮禍患嗎?就是競爭帶來的禍害嗎?
其實人類的邏輯上所謂的二元對立,本來就是一體的兩面。譬如說,你知道的有多大,無知就有多大。那有些博士很有學問吧,但是他有些地方的道德,他有些的愚昧無知就是非常地大,這就是你知有多大,無知就有多大。富有多大,貧就有多大,有些人很有錢,可是他的行為、他的慳貪,他心量的貧乏、他智慧的貧乏那就很大了。有些人很有心機,巧計多端,但是最後弄巧成拙,這巧有多大,拙就有多大。所以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,這是處世哲學,就是老子所要教導大家的葵花寶典。
古人所謂的吃虧就是佔便宜的明訓,鄭板橋所說的難得糊塗。有些人喜歡掛這標語,或者這句法語都掛在自己家的廳堂,難得糊塗,其實他哪一件事情都不糊塗,他精算得不得了,斤斤計較,但是他家客廳就掛一個難得糊塗。你能去體會鄭板橋所說的難得糊塗,難得糊塗就放下了,我們俗話講裝傻。有些人他是大智若愚,他裝傻,他很清楚、很明白,但是他選擇放下。他看得破、放得下,所以他難得糊塗,他不是真糊塗,他很清楚。所以吃虧就是佔便宜,難得糊塗,還有《易經》裡面講的謙受益,滿招損,不都是在詮釋老子講的這個道理嗎?
所以我們今天這個社會為什麼會動亂?就是大家以自見為明。老子教你不自見則明,「不自見,故明」。那現在人是以自見為明,我們臺灣的媒體會成為社會的亂源,大家對於臺灣的這些媒體的政論性的節目,這些名嘴的,這些名嘴輿論的是非的混淆,已經到無可復加的地步,已經到是非混淆不清了。所以有很多民眾就選擇眼不見為淨,我不要看你這個節目,這是一個很無奈的選擇,這叫做什麼?現在大家都以自見為明、以自是為彰,我們臺灣的政論性節目這些名嘴好像是有通天的本領,上自天文地理,他什麼都知道,他又像政治家、又像經濟家、又像倫理家、又像宗教家,他什麼都知道,好像救世主一樣。我們臺灣,你注意看它臺灣的電視界有幾個名嘴是真的是,哎呀,沒有辦法去解釋,他是賣弄文字,他讀了幾本書,比如說,蘇格拉底、柏拉圖,賣弄這些數他人財寶的東西,根本就不是他修行的境界,這叫做以自見為明、以自是為彰。
人家老子教你是,以「不自是故彰」,他現在剛好相反是以自是為彰,自以為是,以自伐為功,大家都是什麼?搶功勞。我們現在,我們看官場,我以前在當副分局長,我們就深深有那個體會,就什麼?叫爭功諉過,有功勞趕快報我一份,我也有參與破案。有過錯,啊,都是那一組的、都是那一隊的,跟我無關,老子教你「不自伐,故有功」。現在人不是,以自伐為功,诶,這都是我破案的,這都是我做的,以自伐為功。以自矜為長,不斷的秀自己,尤其像現在的臉書facebook、微信,難道都不是這樣嗎?以什麼,以自伐為功,以自矜為長。
我們現在有個名詞取得不太好,網紅,網路紅人都是像花朵一樣,幾個月就消失掉了。這沒有德行,沒有厚德載物,就是以自矜為長,這現在社會的亂象就是以自見為明、以自是為彰、以自伐為功、以自矜為長。尤其現在的一些透過網路、透過微信、微博、臉書曝露自己,尤其是女生,曝露自己的一些,譬如說,在電腦上、電視上做這些網路購物的,實在是不堪入目,真是教壞小孩,這個叫做以自矜為長。他這裡面為什麼這樣呢?都是處處充滿了爭,做為他的作為跟他的言詞。大家只知道爭的好處,卻不知道不爭的妙用,關鍵在這句話,這是我們要探討的,只知道爭的好處,我趕快拿到利益,我只要能成功,我只要能出名,我不在乎後面的結果是怎麼樣,後果如何我已經不去管了,就是只知道爭的好處,卻不知道不爭的妙用,這個是現代人的毛病,叫眼光短淺。
古代,我們都會朗誦這首詩詞,「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頭空。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白髮漁樵江渚上,慣看秋月春風。一壺濁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。」歷史人物今何在呢?自古英雄,荒塚一堆,墳墓那邊一堆。所以「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。古人今人如流水,共看明月應如此」。看哪一輪明月?看我們這一念自心。每一個人都有一輪明月,本自清淨的明月,本有的智慧,所以青山為證,明月為鑑,古人今人來來去去如流水,紅塵滾滾,是是非非,「蝸角虛名」,我們凡夫在娑婆世界就像蝸牛躲在那個窩裡面,叫「蝸角虛名」。利祿雲煙,功名利祿就利祿雲煙,誰智誰愚?到底是誰聰明還是誰愚笨呢?誰弱誰強?誰能瞭解老子《道德經》中的深邃的哲學奧義嗎?
我講到這裡,我就來講一個昨天才在臺北發生的案子,槍擊案。昨天剛剛發生在臺北,在臺北縣,現在新北市,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角頭,我們臺灣叫黑社會的角頭,黑社會老大,參與土地買賣糾紛,掠奪了很多的利益。大概人家看不下去,嫉妒了,再請了一個殺手埋伏在他的車子後面,等到他昨天要去開他那一輛進口的保時捷跑車的時候,休旅車的時候,那個槍手馬上從後面跑出來,連續對駕駛座連續開好幾槍,當場把他擊斃在駕駛座上。就是這裡講的「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頭空」。你賺了一億又如何呢?「轉頭空」,變成子彈下的亡魂。
「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」所以後面那句話,「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」。教我們怎麼樣?佛陀在《金剛經》裡跟我們講的就是無爭,離一切相,行一切善,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。所以老子講的這三句其實綜合來說,就是剛才講的整個的核心,我覺得老子教你忍讓,他的微言大義教你忍讓。你不自以為是,其實也是一種忍讓,也是修忍辱。「不自伐,故有功」,也是忍讓,明明是你的作為、你的功勞,你不搶功勞,「不自伐」,不自己表現自己,這也是一種忍讓。「不自矜,故長」,你不去表現自己,不張揚自己,這也是一種忍讓,是一種忍辱的功夫,「故長」表示你智慧增長。
摘自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(第二四二集) 黃柏霖警官主講
文字稿來源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】
老子這一段其實講得非常地好,這個「不自是故彰」,其實《感應篇彙編》裡面,它中間沒有逗點,其實應該是「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」。應該要這樣才對,文句解釋起來比較通。這一段其實在講什麼呢?就是世間人喜歡爭鬥,我們現在講說,選擇競爭就是鬥爭,最後戰爭。這個世間怎麼會這麼混亂呢?就是競爭、鬥爭,最後發生戰爭。競爭不一定指戰爭,我們現在講的飛機大炮的國與國戰爭,人跟人的戰爭、公司跟公司的戰爭也都是。最後就是玉石俱焚、同歸於盡,我毀滅你,你也毀滅我。
有我為了做生意、為了爭地盤,黑道人物火拼,也是用這一種置人於死地的這種方式。譬如說,暗殺,譬如說,狙殺,狙殺,埋伏把對方殺害,或者公然的攜帶槍枝登堂入室,把同行的或是競爭的對手一槍斃命,造成無量無邊的罪業都從哪裡開始?從競爭開始。最後就進入鬥爭,最後就是同歸於盡,戰爭。所以老子這一段很適合我們現在人修的,問題是現在人因為科技太發達、網路太發達、生活太富裕,著重物欲的享受,所以為了追逐名利就不擇手段。他一開始,老子跟你講,「曲者全」就是我們所謂講的,俗話講,委曲求全。「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。夫惟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」這什麼?就是我們講的吃虧就是福。
所以這一段經文白話的解釋,我們把它解釋一下,《道德經》二十二章這一段講的意思是說,虧缺的人反而會得到保全,曲枉的反而會得到正直。虧缺就是人家虧欠你的上天補償你,反而得到保全。被人家冤枉了,最後水落石出,還他清白,曲枉的反而得到正直。低窪的反而倒能夠充盈,就像地勢比較低的那邊都可以累積這些水,低窪的反而都能夠充盈,朽舊的反而能得到新生。這句話現在就是很多,三十年前、四十年前誰會想到說,那個破房子現在是都更以後,建設公司跟他合蓋以後,他變成大財主呢?四、五十年前誰也沒有想到,我們臺北市基隆河截彎取直。以前,四、五十年前,臺灣光復以後,那個地方一坪不到一百元,沒有人要買。基隆河把它截彎取直,就是把本來有彎度的把它畫直以後重新建堤防,原來一坪一百元的,現在一坪最少臺幣三十萬、五十萬,甚至更多。
在五十年前,你怎麼曉得這個「敝則新,少則得」呢?你怎麼曉得這個朽舊的、老朽的、老舊的反而能得到新生呢?誰也沒想到。我們常講說,早知道我就買了,沒有人知道,這是上天公平,反而能得到新生。少取的反而多得,孔融讓梨,留得大家的讚歎他的胸襟。貪多的反而會自我迷惑,貪官汙吏就是一個例子,鋃鐺入獄,最後賠出名譽,毀了自己的前程。所以聖賢之人必是與道合一,做為天下人的典範,就是第一段,「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」,「式」就是典範,「抱一」就是心與道合一。
下面這一段,我們也把它解釋白話,不要以自己的見解為見解,就是不要自以為是,這個叫做「不自見,故明」,不要以自己的見解為見解。這是《金剛經》裡面跟你講的,教你破我見。我們佛法上有講,煩惱障跟所知障,所知障跟煩惱障就是障礙菩提,所以「不自見,故明」。你拿掉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,不要說是這四見,你只要拿掉見惑,你就是初果須陀洹了。所以「不自見,故明」,不要以自己的見解為見解,所以能看得很分明。我們現在講說,不要太主觀,要客觀,那就看得很清楚。「不自是,故彰」,不要以自己的是非為是非,所以是非反而能夠彰顯,可以這樣解釋。或者說,不要自以為是,那就能夠彰顯它裡面的真理跟道理出來,還有它的是非出來。
「不自伐,故有功」,不要以自己的功勞為功勞,反而得到更大的功勞,大家的讚歎。「不自矜,故長」,不要驕傲自大,反而會得到別人的,反而會得到別人的敬重,尊你為長。「夫惟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」,正因為你不競不爭,你不競爭,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跟你競爭。當然這個是老子的標準,到現在來講,以現在的社會來講,大家都是競爭。我們說不要輸在起跑點上,所以現在哪個人不競爭呢?所以老和尚教我們忍讓、謙讓、禮讓。所以你不競不爭,不競爭,天下就沒有人跟你競爭。古人所說的,虧缺的反而會得到保全,這句話哪裡有半點虛言呢?這句話確實跟道合一,不以曲枉為曲枉,天下便全是歸他的,就是這一段的整個的白話的意思。
因為現在的人,可以講說對文言文非常陌生,所以看不懂文言文。所以現在人雖然也有白話翻譯,但是也沒有多少人會瞭解老子所要表達的微言大義。所以我們看不懂老子的《道德經》,不是文字的問題,也不全然是文字、文言文的問題,而是觀念的問題跟思惟的問題,還有悟性的問題。為什麼?因為現代人被人類的慣性思考,慣性的邏輯束縛太久了,跳不出這種習性,就是慣性的邏輯思惟模式。只要違反人類所認定的邏輯就會認為荒誕不經,認為難以思議而嗤之以鼻。
昨天我到我的母校大隱國小,因為我們孝廉講堂捐了我母校一個圖書館臺幣一百萬。他們校長請我在畢業生致詞,我就跟他們講孝道,還有禮讓、謙讓,還有培養福德叫厚德載物。我教他們要做一個,保持一個慈悲心,隨時都能幫助人的一個菩薩。那我們其他地方官員致詞就不這樣致詞的,哎呀,各位小朋友,你們就是人生的起點,你們要好好競爭,將來可以功成名就了,今天你們以大隱國小為榮,改天大隱國小以你為榮。他如果變成黑道人物,你能以他為榮嗎?對不對?所以就是我剛才講說,人類的習慣性的慣性邏輯跟思考就是這樣,他們把功成名就,就開名車、住豪宅,這叫功成名就。
所以人類的邏輯思惟具有很高的排他性,你從事競爭就是排他性,就是我存你亡。所以對於整個萬事萬物,他把它分成二元或是多元對立,其實這個是《華嚴經》講,是多元的社會。然後建立起什麼觀念呢?非此即彼或是此是彼非,這種對立的推論方式,這就是競爭的由來。而老子剛才講的這些概念,「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」。這個在世間人講,不敢去想像。他說,你不搶功勞,自然有功勞。你不去誇大自己,自然是自己的長處。然後你不自以為是就能彰顯你的德行。世間人說這個完全是對立的。
老子的用意,把「不自見,故明」,你不要以自己的見解為見解,你就能看得清楚,他把這兩個極端合而為一,這是什麼?就是老子他的用意是把對立合為一體,把兩個相互矛盾的概念統合在一起。明明是少的,他偏偏說是多,其實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講是一多不二。明明是大的,他偏偏說是小的。明明是有的,他偏偏說是無。老子這種智慧,一般人實在是很難去體會。所以老子這裡講說,「不自見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;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」這些話的微言大義,它不就是道破了人類因所犯的偏執毛病帶給人類所有的無窮禍患嗎?就是競爭帶來的禍害嗎?
其實人類的邏輯上所謂的二元對立,本來就是一體的兩面。譬如說,你知道的有多大,無知就有多大。那有些博士很有學問吧,但是他有些地方的道德,他有些的愚昧無知就是非常地大,這就是你知有多大,無知就有多大。富有多大,貧就有多大,有些人很有錢,可是他的行為、他的慳貪,他心量的貧乏、他智慧的貧乏那就很大了。有些人很有心機,巧計多端,但是最後弄巧成拙,這巧有多大,拙就有多大。所以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,這是處世哲學,就是老子所要教導大家的葵花寶典。
古人所謂的吃虧就是佔便宜的明訓,鄭板橋所說的難得糊塗。有些人喜歡掛這標語,或者這句法語都掛在自己家的廳堂,難得糊塗,其實他哪一件事情都不糊塗,他精算得不得了,斤斤計較,但是他家客廳就掛一個難得糊塗。你能去體會鄭板橋所說的難得糊塗,難得糊塗就放下了,我們俗話講裝傻。有些人他是大智若愚,他裝傻,他很清楚、很明白,但是他選擇放下。他看得破、放得下,所以他難得糊塗,他不是真糊塗,他很清楚。所以吃虧就是佔便宜,難得糊塗,還有《易經》裡面講的謙受益,滿招損,不都是在詮釋老子講的這個道理嗎?
所以我們今天這個社會為什麼會動亂?就是大家以自見為明。老子教你不自見則明,「不自見,故明」。那現在人是以自見為明,我們臺灣的媒體會成為社會的亂源,大家對於臺灣的這些媒體的政論性的節目,這些名嘴的,這些名嘴輿論的是非的混淆,已經到無可復加的地步,已經到是非混淆不清了。所以有很多民眾就選擇眼不見為淨,我不要看你這個節目,這是一個很無奈的選擇,這叫做什麼?現在大家都以自見為明、以自是為彰,我們臺灣的政論性節目這些名嘴好像是有通天的本領,上自天文地理,他什麼都知道,他又像政治家、又像經濟家、又像倫理家、又像宗教家,他什麼都知道,好像救世主一樣。我們臺灣,你注意看它臺灣的電視界有幾個名嘴是真的是,哎呀,沒有辦法去解釋,他是賣弄文字,他讀了幾本書,比如說,蘇格拉底、柏拉圖,賣弄這些數他人財寶的東西,根本就不是他修行的境界,這叫做以自見為明、以自是為彰。
人家老子教你是,以「不自是故彰」,他現在剛好相反是以自是為彰,自以為是,以自伐為功,大家都是什麼?搶功勞。我們現在,我們看官場,我以前在當副分局長,我們就深深有那個體會,就什麼?叫爭功諉過,有功勞趕快報我一份,我也有參與破案。有過錯,啊,都是那一組的、都是那一隊的,跟我無關,老子教你「不自伐,故有功」。現在人不是,以自伐為功,诶,這都是我破案的,這都是我做的,以自伐為功。以自矜為長,不斷的秀自己,尤其像現在的臉書facebook、微信,難道都不是這樣嗎?以什麼,以自伐為功,以自矜為長。
我們現在有個名詞取得不太好,網紅,網路紅人都是像花朵一樣,幾個月就消失掉了。這沒有德行,沒有厚德載物,就是以自矜為長,這現在社會的亂象就是以自見為明、以自是為彰、以自伐為功、以自矜為長。尤其現在的一些透過網路、透過微信、微博、臉書曝露自己,尤其是女生,曝露自己的一些,譬如說,在電腦上、電視上做這些網路購物的,實在是不堪入目,真是教壞小孩,這個叫做以自矜為長。他這裡面為什麼這樣呢?都是處處充滿了爭,做為他的作為跟他的言詞。大家只知道爭的好處,卻不知道不爭的妙用,關鍵在這句話,這是我們要探討的,只知道爭的好處,我趕快拿到利益,我只要能成功,我只要能出名,我不在乎後面的結果是怎麼樣,後果如何我已經不去管了,就是只知道爭的好處,卻不知道不爭的妙用,這個是現代人的毛病,叫眼光短淺。
古代,我們都會朗誦這首詩詞,「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頭空。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白髮漁樵江渚上,慣看秋月春風。一壺濁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。」歷史人物今何在呢?自古英雄,荒塚一堆,墳墓那邊一堆。所以「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。古人今人如流水,共看明月應如此」。看哪一輪明月?看我們這一念自心。每一個人都有一輪明月,本自清淨的明月,本有的智慧,所以青山為證,明月為鑑,古人今人來來去去如流水,紅塵滾滾,是是非非,「蝸角虛名」,我們凡夫在娑婆世界就像蝸牛躲在那個窩裡面,叫「蝸角虛名」。利祿雲煙,功名利祿就利祿雲煙,誰智誰愚?到底是誰聰明還是誰愚笨呢?誰弱誰強?誰能瞭解老子《道德經》中的深邃的哲學奧義嗎?
我講到這裡,我就來講一個昨天才在臺北發生的案子,槍擊案。昨天剛剛發生在臺北,在臺北縣,現在新北市,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角頭,我們臺灣叫黑社會的角頭,黑社會老大,參與土地買賣糾紛,掠奪了很多的利益。大概人家看不下去,嫉妒了,再請了一個殺手埋伏在他的車子後面,等到他昨天要去開他那一輛進口的保時捷跑車的時候,休旅車的時候,那個槍手馬上從後面跑出來,連續對駕駛座連續開好幾槍,當場把他擊斃在駕駛座上。就是這裡講的「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頭空」。你賺了一億又如何呢?「轉頭空」,變成子彈下的亡魂。
「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」所以後面那句話,「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」。教我們怎麼樣?佛陀在《金剛經》裡跟我們講的就是無爭,離一切相,行一切善,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。所以老子講的這三句其實綜合來說,就是剛才講的整個的核心,我覺得老子教你忍讓,他的微言大義教你忍讓。你不自以為是,其實也是一種忍讓,也是修忍辱。「不自伐,故有功」,也是忍讓,明明是你的作為、你的功勞,你不搶功勞,「不自伐」,不自己表現自己,這也是一種忍讓。「不自矜,故長」,你不去表現自己,不張揚自己,這也是一種忍讓,是一種忍辱的功夫,「故長」表示你智慧增長。
摘自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(第二四二集) 黃柏霖警官主講
文字稿來源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】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