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警官講故事:純情墮落的含義

那麼再下面,「阿難!一切世間生死相續,生從順習死從變流,臨命終時未捨煖觸,一生善惡俱時頓現,死逆生順二習相交」。這裡就開始要慢慢進入這裡講的「純情」,這個經文裡面講的「純情墮落」這一塊了,這句經文的含意。那麼這一段的經文,圓瑛法師的解釋說,這是「所感之果」。六道雖然不同,「諸趣不同」,六道雖然不同,「不出情想二因」,十法界雖然是不同,但是不出情想兩個原因,情跟想。「由內外情想輕重,故有昇沉差別也」,剛才講「內分」、「外分」,這個「情」跟「想」的輕跟重,它就有「昇沉」的差別。「阿難!一切有情,正報世間,生來死去,相續不斷」。我們眾生在輪迴,「生來死去」,出生死亡,出生死亡,「相續不斷」,就像旋火輪,就像一個火輪一樣,一直在那邊燒,一直在那邊燒,一直在那邊轉,「如旋火輪」。「未有休息」,從來就沒有休息過,生了以後又死,死了以後又生,一直在輪迴,「未有休息」。

活的時候順習氣,叫「生從順習」,「生從順習」就是活的時候順著習氣走。「死從變流者」,死了以後去流轉生死,隨著業力去流轉生死,這叫「死從變流者」。「一切眾生,莫不貪生惡死」,所有的眾生都是「貪生惡死」。「生則從其隨順習氣,而造善惡等業」,這裡佛陀跟你開示得這麼徹底,他說,我們活的時候,我們沒有覺悟,我們隨順我們的習氣造諸所有的善業跟惡業。「死則從其遷變流轉,而受異類等身」,死掉以後就隨著「遷變流轉」,就是「轉生受身,改行易道」,流轉生死。「而受異類等身」,受各種三善道跟三惡道,這樣的「異類」,就是不同的身形,等身形。

故臨命終,「臨命將終之時,六識皆已不行,而八識尚未離體,故未捨煖觸」。這個地方很重要,我們人臨命終的時候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賴耶,這八識裡面,前面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六識都已經不能操作了,已經不能運作了,「皆已不行」。只剩下八識還沒有離開肉體,「八識尚未離體」。他為什麼呢?他還沒有「捨煖觸」,「煖」就是身上、身體還沒有完全冷掉的時候,「未捨煖觸」。「若八識離體」,如果八識離開的話,「八識離體」的話,我們這個神識離體,就是我們的俗話講叫,靈魂離開肉體了,佛家講神識離開肉體了。「煖相自盡」,我們身體就變成冰冷了,身體這個「煖」,壽命盡了以後,這個「煖觸」就離開了。「煖相自盡」就是「煖相」就沒了,就冷掉了,宣布這個人壽命已終,這個人就死掉,壽命結束了,「壽命已終」。

「今則將死未死,現陰欲謝」,在臨命終的時候,將死還沒有死的時候,中陰身現前的時候,準備要離開的時候,叫做「現陰欲謝」。中陰身還沒有生出來,中陰身就是從這個身體到下面那個身體,中間還沒有決定去受身以前,這個過程叫中陰身。這個地方跟你講說,「現陰欲謝」就是說,在中陰身還沒有出生出來以前,「當此之時」,在這個時候,「正在畏死求生之際」,這個時候他都是什麼?都是怕死求生之際。

這個確實我也見過,我曾經助念我們一位蓮友她的公公,我那個蓮友叫林美代,她做證券買賣的,林美代師姐。她的公公在我們新北市永和做西醫,送到榮民總醫院,還沒有斷氣,血壓大概降到三十、四十左右,在彌留的時候。林美代的先生沒有學佛,就跟我講,林美代請我去開示。她的先生說,欸,黃警官,我想把我爸爸的呼吸管把它拔掉。我說,你不能拔。他說,為什麼不能拔?我說,你爸爸還是貪生怕死,他沒有學佛,他完全不知道我們這個自性不生不滅,他不知道。他是一個很平凡的眾生。你拔它,他會起瞋恨心的,這個時候他會貪生怕死。我說,你要不信的話,我現在跟他開示佛法,你看那個儀器怎麼表現?結果我跟那個老菩薩開示,哎呀,老菩薩,人來這個世間,有生必有死。诶,馬上那個機器就跳動一下,那個曲線就上來了,有生必有死。死了也沒有什麼可怕,自性本來沒有生死。诶,那個曲線又跳上來,又跳。我說,你看吧,這個數字會說話,這個圖會說話,代表你爸爸的心在升降,在啟動。然後他就相信了,不能拔管。他說,那現在怎麼辦?我說,你好好誦《地藏經》,祈求地藏菩薩加持,你爸爸就可以順利捨報了。你要不要試試看?他就半信半疑,結果誦完以後,上卷都還沒有誦完,他爸爸就捨報了。

這是什麼?這裡跟你講的,在那個中陰身還沒有,就是他還沒有斷氣以前,這個「煖相」還沒有「自盡」的時候,就是「煖相」還沒有結束的時候,這個時候他還有一點一口氣在,就很微弱的一口氣還在,這個氣息還在的時候,他都有「畏死求生」這個念頭。他「以死為逆,而欲避之」,他一看到死,他會害怕,他會想要跑,「以死為逆,而欲避之」,想要逃避。「以生為順,而欲求之」,這個地方圓瑛法師講得很好,「謂以死為逆,而欲避之;以生為順,而欲求之」。

你看我們現在說,我們臺灣現在教育單位那個課綱,就是學生的課程要怎麼去編定,我們臺灣這些學者實在是很麻煩,很沒有智慧,把文言文降到百分之三十五、百分之四十五,從一百降到百分之三十五。這很明顯的把中華傳統文化,把中華文化排除掉。白話,白話哪裡有這個味道?你現在講,「以死為逆」,你現在給有些大學生,他還聽不懂什麼叫「以死為逆,而欲避之;以生為順,而欲求之」。你看這文字多美,這文言文才有辦法講出那個味道出來。那白話,以死為討厭,我想去逃避,看是看得懂,但是味道就出不來。

所以我們有一個臺商很有意思,在上海做生意,剛開始本來是做其他的生意,後來賺到錢。他說,總覺得在大陸用簡體字,講不出那個味道出來,他說,那個簡體字怎麼講都講不出那個味道出來。他開了一個咖啡館,就叫繁體字咖啡館,名稱就叫繁體字咖啡館,好像在北京還是上海。我那天看到這個新聞,我就會心的一笑。然後這個老闆娘非常愛中華傳統文化,她就希望大家都能學繁體字,大家都能熱愛文言文,大家都能喜歡中華傳統文化。所以她就標榜說,進來喝咖啡,能夠寫出繁體字一篇,咖啡可以優待,甚至免費,訓練大家寫繁體字。因為繁體字才有那個美,所以造成一股風潮,所以她的咖啡館叫繁體字咖啡館。

「以死為逆,而欲避之」,碰到死就覺得很討厭,不喜歡,「為逆」,想要逃避。「以生為順,而欲求之」。「則順逆二習」,順跟逆的這種兩個習氣就出來了,順境就喜歡嘛,逆境就討厭嘛。「交相並發」,同時生出來。「則一生所作,一切善惡之業,隨其情想輕重,俱時感變而頓現焉」。所以為什麼人在臨命終的時候,他這一生所造的善業跟惡業會在臨命終最後要斷氣以前,一生所做的善惡之業全部都現出來。這個時候隨著他「順逆二習」,順逆兩個習氣,就會隨著他的情想輕重,會決定他情重還是情輕,想重還是想輕,就決定他的果報了,升墜的果報,上升或是下墜的果報了。

所以《華嚴經》裡面說,「譬如有人,將欲命終,見隨其業,所受報相。行惡業者,即現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所有一切眾苦境界。作善業者,即現諸天宮殿,天眾綵女,種種衣服,具足莊嚴,悉皆妙好。身雖未死,而由業力,見如是事。故知地獄天堂,本無定處;身雖未死,唯心妄見」。這一段就是《華嚴經》裡面講的,人在臨命終的時候,隨著他的業,他所做的果報的相就現出來了。平常造惡業的,他就會現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這些眾苦的境界就會現出來。他做善業的,就會現諸天的宮殿、天眾、天人、綵女、天女,種種的衣服,就會很莊嚴的,非常地殊勝妙好,就會在他臨命終的時候,就會現出來。身體雖然沒有死,但是由於業力的牽引,這些事情就會現出來。所以知道說,天堂地獄,它沒有固定的定處。「身雖未死」,身體雖然還沒有死,「唯心妄見」。

再看下面,「純想即飛必生天上,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,自然心開見十方佛,一切淨土隨願往生」。這個地方就告訴你,為什麼可以往生?因為他「純想」,他沒有情執,他放下情執,只有一心念佛,一心想佛,一心想西方,叫「純想即飛」,那就飛上去了。所以這個人在世的時候,他習慣了「勝妙之想」,他只有「純想勝妙」的境界。「神遊分外」,神遊西方。所以「便能飛,不致於墜落,必生天上」,如果是純想的話,最少他還可以到三界諸天。他為什麼?因為他平常就心想十善業,所以想心善業所感。他平常如果還有「兼修福慧」,譬如說供佛是福,是修福,聞法修慧。供佛是福業,聞法是慧業。再加上他信願行具足,就「淨願者」,他有信願行具足。他「常隨佛學」,常常聽淨空法師講《科註》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他能夠「蒙佛授記」,他想要求往生,他想要見阿彌陀佛,「願見於佛」。

他在壽命將終的時候,神識在昏暗的時候,這個時候很重要,我們要學習,在神識開始在昏沉的時候、昏暗的時候,「觀見十方,猶如聚墨」,他看見十方,就好像黑壓壓的一片,「猶如聚墨」。「杳杳冥冥」就是完全看不到任何東西,叫「杳杳冥冥」。「不知何往」,他不知道往哪邊走的時候。「今以純想」,因為平常都念阿彌陀佛、念阿彌陀佛、念阿彌陀佛,他純想都念阿彌陀佛的時候,這個時候以他的福慧力跟他的淨願力,信願行的淨願力,自然心地突然間,啪,開通,「見十方佛」,見阿彌陀佛。「一切淨土,如西方之彌陀樂邦,東方的藥師琉璃等;十方俱現」,在這個時候現出來,靠的是什麼?平常純想,只有想阿彌陀佛、只有想西方,這個福慧力、這個淨願力自然感通。

再看下面,「情少想多輕舉非遠,即為飛仙、大力鬼王、飛行夜叉、地行羅剎,遊於四天所去無礙」。這個地方就跟你講了,情比較少,想比較多,叫「情少想多」,這叫「情少想多」了。祂還有一點點的「微情」,「少雜微情」。「雖能輕舉」,雖然祂可以往上飄,可以「輕舉」,但是祂飄得不遠,「而非遠到」。如果以豎的,就是祂以我們講的說橫豎,就是以上升來講,祂不能夠超過四天王天。以橫的來講,「橫不出乎輪圍」,祂就變成什麼?就變飛仙了,成四大類了。哪四大類呢?我們來瞭解一下。如果是「九想一情」,如果祂有想是九,情是一,叫「九想一情」,那祂當什麼呢?祂當「飛行仙類」。如果是「八想二情」,「八想二情」就是祂至少八比二,八是想要天啦,想去善啦,想剛才講那個六念法啦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,祂「八想二情」,祂對這個世間還有兩分的情執,那麼這個當什麼呢?這個當「大力鬼王」。那如果是「七想三情」呢?就變成去當鬼王啦、鬼帥之類啦。剛才那個「八想二情」會當什麼呢?會當山神、嶽神之類的。「七想三情」,當「鬼帥之類」。「六想四情」呢?「六想四情」就當「山野鬼神之類」的,到鬼神部去了。但是鬼神部裡面有善有惡,惡的話祂會降禍,「正屬鬼類」。善的話就福神,祂可以通仙道,也可以通大力鬼神,而且還會給你帶來一些福氣。祂們也能夠飛,「遊於四天」,沒有什麼障礙,在四天王天以下。這個是「情少想多」。

再來,「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」,護持禁戒,護持戒人,「或護神咒隨持咒者,或護禪定保綏法忍,是等親住如來座下」。這些善神裡面,這四類裡面,剛講那四類裡面的話,祂如果能發善願,又發善心,祂護持戒法,護持三寶,護持守戒的人,護持禁戒,護持戒壇,「護戒善神」,或者護神咒,或者護持咒的人,或者護禪定功夫很高的人,或護修禪的人,或者護念佛的人。這個都是在一般佛堂裡面的善法神或者護法神,都屬於這一類的。這一類的祂如果能發善願,祂最後也可以親近佛陀,「蒙佛授記」。祂也可以一直往上升。

再下來就是「不升不墜」的,就是人,「情想均等不飛不墜」,然後「生於人間,想明斯聰情幽斯鈍」。就是五分情五分想的,這個人「不飛不墜」,也不會飛上去,也不會墜下去,生做為人,生於人間。什麼叫「想明斯聰」呢?「想明斯聰」就是也有些小聰明,可以讀很多書,可以明白道理,這個叫做「想明斯聰」。什麼叫「情體幽閉」呢?有時候會碰到煩惱來了,碰到情執了,就鈍了,就比較暗鈍了,失去神通了,就什麼都不知道了,這叫「情體幽閉」。

再看下面,再下面就是墜的了,「墜而不升」的了,「情多想少流入橫生,重為毛群輕為羽族」。這嚴重了,這是墮畜生道。那是多少呢?就是說「情多一分」,就「六情」,「想少一分」,就是「四想」,就是六情四想了。六情四想牠墮入「橫生」,就是畜生了。重的話「毛群走獸」,當牛馬豬羊這些毛群走獸,在地上走的。如果身體比較輕的,就是當鳥類的,「則為羽族」,叫「飛禽空行之類」的。所以六情四想有兩種可能,一個是重的話去當毛群走獸,就是牛羊驢馬之類的,「地行」,地上走的這些動物,「地行之類」。若身是輕者,「則為羽族」,就是「飛禽空行」的鳥類。

再來,「七情三想沉下水輪,生於火際受氣猛火,身為餓鬼常被焚燒、水能害己,無食無飲經百千劫」。這個就墮到餓鬼道去了,為什麼會去當鬼呢?就是「七情三想」。所以各位,我們現在讀到這裡的時候,研討到這裡,各位就要心裡有數了,你到底到哪一道?你自己先看你到底是想阿彌陀佛多呢?還是愛情濃濃比較多?是你儂我儂比較多?你自己去決定了。如果是「五情五想」,那你還有保住人身的機會。如果是六情四想,诶,緊張了,你去當畜生了。如果是「七情三想」,那就不好了,就當鬼了。「沉於水輪之下,生於火輪之際,受猛火之氣分,結氣成形。身為餓鬼常被焚燒者」。但是因為「受猛火之氣」燃燒的緣故,所以墮火途就是鬼道的意思,刀途就是畜生道。

「因受氣猛火之故。水能害己者:因見水變火之故」,這什麼道理呢?為什麼到鬼道去,會見到這些猛火跟水呢?反而會害祂呢?因為這是業力所使然的,隨祂的阿賴耶識變現的,「隨識遷變」。譬如說天人祂看到水是琉璃,魚跟龍看到水是牠的房子、是牠的住家,人看到水就是水,可是餓鬼看到水就變成火了,變成猛火了。所以「無飲無食」,在餓鬼道沒有東西,沒有一滴水可以喝,「無飲無食,經百千劫,常受飢虛之苦」。

再下面,「九情一想下洞火輪,身入風火二交過地,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」。如果是「九情一想」的話,祂墮兩種地獄,一個是有間地獄,一個是無間地獄。祂「下洞火輪,身入風火二交過地」。祂愈往下沉,沉到下面去,前面有火,下面有「火輪」,身入「火輪」、風火之中,「風火兩交過地」。身墜到,「墜獄之身,入此風輪」跟「火輪」,就進入有間地獄跟無間地獄了。如果祂是「八情二想」的話,罪比較輕的話,祂生在有間地獄。如果祂是「九情一想」的話,那麼罪比較重,就墮無間地獄。這兩種地獄都是受苦,但是下面還有更苦的,叫「阿鼻地獄」。雖然祂是「九情一想」,但是祂罪不到阿鼻地獄,所以祂還是墮無間地獄。祂這個地方也叫無間,因為祂還有一想,表示祂善根還沒有全部斷盡。

最後,「純情即沉入阿鼻地獄,若沉心中有謗大乘、毀佛禁戒、誑妄說法、虛貪信施、濫膺恭敬、五逆十重,更生十方阿鼻地獄」。這裡為什麼墮阿鼻地獄?他跟你講了,祂「純情無想」,進入阿鼻地獄。為什麼會墮阿鼻地獄呢?毀謗大乘佛法。破壞佛的禁戒,就毀戒。誑妄說法。然後虛有其名,貪愛眾生的供養。然後接受人家的恭敬。或者是造五逆十重,五逆十惡。那就生阿鼻地獄。這個是「純情無想,唯墜不升」,臨命終的時候沉入阿鼻地獄。印度話,梵語叫阿鼻,我們這個地方講叫無間。

它有「五種無間」,第一個,「趣果無間」,你捨身馬上掉下去,速度非常快。第一個,「趣果無間」,中間沒有轉接,沒有中繼站,沒有經過轉接。第二,「受苦無間」,中間沒有樂,唯苦無樂,「中無樂故」。三,「經時無間,定一劫故」,祂沒有時間的觀念,祂一直受苦下去,「時無間」。第四,「命無間」,祂命都不會死掉,一直在那邊受苦。五,「形無間」,「身形縱橫八萬由旬」,一個人也是滿,一萬個人,一百萬,一千、一億,也是滿,「一人多人,皆遍滿故」,那叫五無間地獄。

「若沉心中」,「純情心中」,祂就是「毀謗大乘」啦、「毀犯禁戒」啦,像《楞嚴經》裡面的「寶蓮香比丘尼」啦。「毀謗大乘」,像大慢的婆羅門啦。誑妄說法,就像「善星比丘」啦。在《楞嚴經》裡面都有提到他們,在卷八裡面都有提到這幾個修行人。以至於沒有「實行」,貪愛眾生的供養,「信施之資財」,沒有「實德」,「濫膺四眾的恭敬」,甚至造「五逆十重,無業不造」,就墮十方阿鼻地獄。所以《法華經》裡面講,「其人命終,入阿鼻地獄,具足一劫;劫盡更生十方世界阿鼻地獄;如是輾轉,至無數劫。」「《地藏經》云:墮無間獄,求出無期,此界壞時,寄生他界,皆此義也」。這個是講阿鼻地獄是非常悽慘的。為什麼呢?祂「純情無想」,一點善根都沒有。「純情無想,唯墜不升」。

所以「循造惡業雖則自招,眾同分中兼有元地」,所以我們用這樣來結語,一切眾生循其自己所造惡業,「雖則自業所感,還自來受」,就像儒家的書裡面講的,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活。「天作孽,猶可違」,就是說,你前世所造的惡業,你還可以透過懺悔、改過,學袁了凡先生,求功名、求兒子、求長壽,他都得到了。這叫「天作孽,猶可違」。如果你前世造得不好,自作孽,不可活。這叫「天作業猶可違,自作業不可活也。而眾所感,同分獄中」。所以一切眾生「循業發現」,循著他自己所造的惡業,去自己自業所感,自作自受,「還自來受」,所以「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不亡,因緣會逢時,果報還自受。」

摘自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(第二五二集) 黃柏霖警官主講

文字稿來源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】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