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警官講故事:開悟禪師還命債之公案及表法

宋朝有一位禪師,年少的時候喝醉酒,和人爭奪財物時,不慎奮力重擊他人,造成那人立即死亡。他非常害怕,就逃到很遠的地方躲藏,並剃髮出家修行,後來徹悟大道成為大禪師,開設佛堂講經弘法,跟他學法的弟子有數百人。當他到了七十多歲的時候,忽然有一天沐浴以後升座,對著眾人說,你們不要動,也不要說話,今天且看看老僧了結四十年前的一樁公案。大家坐到中午的時刻,有一位武官突然來到,搭起弓箭就要射殺大禪師。大禪師合掌向他說了,老僧等你已經很久啦。武官很驚奇的說,我和和尚素不相識,一看到你就想殺你,我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。大禪師說了,欠債還錢,這本來就是公平的交易,但請你快一點下手,不必再遲疑了。大禪師回顧大眾說了,我死後,你們要延請這位居士吃飯,吃過飯後送他回家,不得有半句的瞋恨或歸咎的話,如果有此情形就是悖逆天道,不是我的弟子。

武官更是懷疑,堅持叩問大禪師所說的話。大禪師說了,你是第二世的人,你是第二世為人,所以忘記前世的事情。我是同一世的人,所以沒有忘記。因而敘述以前所發生的事情來告訴他。這位武官本來就不認識字,忽然大聲吟唱說了,『怨怨相報何時了,劫劫相纏豈偶然。不若與師俱解釋,如今立地往西天』。這個白話的意思是說,冤冤相報何時才能了結呢?歷劫以來相互間的糾纏並不是偶然發生的。不如和大禪師互相將冤怨消解釋懷,如今我就要立化往生西方了。說完,手中拿著弓箭,站著不動,就馬上往生了。大禪師也離開講座下來,替他剃度並取法名,替他更換衣服後並且入塔,自己也盤坐,道別眾人而坐化了。

要知道殺人在四十年之前,償命在四十年之後,『索償』生命雖然遲了一些,還債的事實是不變的。幸好兩人都是具有大根基的人,所以能在冤家路上,正面相遇的時候,本來是要惡報相向,反成了大好的因緣。這位武官以死來逼迫欠他命債的人,卻能因此而修行證道。而且大禪師對待催促他的債主能夠圓滿的了結這一段因果而生天,實在是千古難逢的勝緣奇事啊。如果不是真的證得真理大道,或者是這位武官沒有根基,必然不肯放棄命債,不取大禪師的命。然而殺人和自殺,沒有兩樣的道理,也就很明白了。

上述所陳列的七種枉殺的原因,世人可以隨著自己所遭遇到的事情而警戒自己,切不可因此而『亂借』這些非常嚴厲,「切不可亂借很債」的意思就是說,切不可以借這一種,「亂借」這一種果報非常重的,「很債」就是果報很重的,很狠的、很狠的這種債務就不能借。切不可因此而「亂借」很重的這種債務,他人這個債務,這個意思。

這一段我在日本第二屆傳統文化講座的時候,我曾經講過這個公案,我本人很喜歡這個公案。這個公案我們就來好好探討,我歸納出這個公案的四個重點,都很值得我們啟發。

我歸納第一個重點,這位禪師還命債,表法什麼?表法不昧因果,因果不空,跟安世高大師還命債一樣。所以換句話說,這位禪師的境界也不低,他應該六通己經現前了,為什麼?因為他有宿命通。我們知道誰有辦法六通現前呢?最起碼要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所以經典上跟我們講,「汝負我命」,我還汝債,「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」,「諸餘罪中,殺罪最重;諸功德中,不殺第一」。所以殺人者要還命債。「若勤修善時,罪惡心不起;於福不勤者,心便造諸惡」,就是說你在勤修善法的時候,你的罪惡心是不會起來的。可是你在修福的時候,你不精勤、不精進、不勤奮的話,那心就會造惡。在《優婆塞戒經》卷二裡面提到,「菩薩摩訶薩先自除惡,後教人除,若不自除,能教他除,無有是處!」菩薩自己把自己的惡斷掉,你才可以教別人斷惡,你自己都不斷惡,你怎麼教人家斷惡呢?

所以這個地方,這位禪師示現因果不空,不昧因果。那我們就來探討,不昧因果與不落因果。這個公案大家都知道,百丈禪師在說法的時候,每一次講課結束的時候,都有一個老人最後走。那個老人是已經五百世的野狐狸所變化的。他就要請教百丈禪師,修行人落不落因果?百丈禪師當時沒有答覆他,明天升座再跟大眾講。然後第二天升座的時候講,修行人不昧因果,不是不落因果。那個老人知道,哎呀,一字之差,我落五百世野狐身。我當時在五百世前,我在當修行人的時候,人家問我說,修行人有沒有因果?我說,不落因果。所以不昧因果跟不落因果其意思不同,不落因果是說沒有因果,過去所造的惡不受惡報。不昧就是說,明瞭我所受的果報,我清楚自己知道這個果報是過去生什麼業因感得的。

《高僧傳》裡面說到安世高大師曾經兩次到中國來,這個我們在講座裡面講過很多次了,他先到廣州還命債,第一次來,先還命債。然後他再回到安息國,又出生為太子,再出家,就是第二世的安世高大師,再到亭湖去度他同學,他前世托缽起瞋恨心,到這一世墮落蟒蛇神的這位同學,度他。然後再到廣州,請這位廣州在第一世殺死他那個老人,現在還在,陪他到會稽縣,就現在的江蘇跟浙江那一帶,再還另外一個命債。安世高大師在表法不昧因果,他前世誤殺了眾生,這一世也是被人家誤殺,這個因果就了結了,他為我們示現。只是說這個禪師比安世高大師幸運,他是坐化的,他在等這個冤親債主現前,這個冤親債主立化,他坐化,兩個同時解脫,同生極樂國。

所以他那個示現,他們有這樣的神通道力,安世高大師也好,這位禪師,宋朝禪師也好,都已經具足神通了,他知道冤親債主要現前了。所以他才會說,讓老僧升座的時候,沐浴升座的時候,跟弟子講說,讓老僧了四十年前一重公案。就是他已經有神通嘛,知道了,冤親債主要來了。來了也避不了,因為他不了也不行,因為你這一生縱使你逃掉免了,來生還是避不了,生生世世都欠著,總要還清,所謂欠命的還命,欠錢的還錢。從祖師大德這樣種種示現,我們要覺悟,人跟人之間,你想佔到別人的便宜,沒有這個道理。為什麼?你這一生佔便宜,來生還要還人家。真正看清楚了,沒有佔便宜,也沒有吃虧。

老和尚說,從三世一看,沒有誰吃得了虧,也沒有誰佔得了便宜。今生你的錢財被人家騙走了,不要難過。你現在沒有神通,昧因果,不曉得這個前因後果,它有兩種可能,老和尚說,這有兩種可能。一種是我過去生騙他,他今世騙我,這個帳歡歡喜喜地了結了,結了。一種是我過去生沒有騙他,但是他今生來騙我,這也沒有關係,來生他還是要還給我,這有什麼好憂愁的呢?你生活在這個世間,要快快樂樂、歡歡喜喜,沒有吃虧,也沒有上當,也佔不到任何便宜。所謂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,因果通三世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就有關第一點,這個宋朝禪師示現因果不空,不昧因果,我用這樣的開示來做一個補充說明。重點說,你這一世不了,來生還是要了,逃得了一時,逃不了今生今世,逃得了今生今世,逃不了生生世世,因果就這麼麻煩。所以這個禪師算是有大智慧,他就在這一世就了掉,他要往生西方。這是我歸納的第一點重點,就是因果不空,不昧因果。

第二點,開悟聖僧六通現前,破了我法二執,沒有四相,他破身見,而且還預知因果,這是我領悟到這個故事裡面它這個道理。所以修行要怎麼樣?修行,你到往生西方,你到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你就可以具足六通現前。你破了我法二執,你沒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你身見破了,你自然而然,你到實報莊嚴土的時候,你的六通就現前。所以徹悟禪師,清朝的徹悟禪師,就是際醒徹悟禪師說了,「善談心性者,必不棄離於因果。而深信因果者,終必大明乎心性」。

這一段的意思是說,你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了,你還是不昧因果。「必不棄離於因果」,就是像安世高大師,跟宋朝這位禪師一樣,他並不是說他成佛了,他因果就可以免掉。佛陀都有三個月的馬麥之報,還有金槍之報。佛陀都還有這個果報示現給你看,那何況是我們呢?所以「必不棄離於因果」。你如果從現在開始斷惡修善,深信因果,你這樣日積月累,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你最後「終必大明乎心性」,你最後還是會開大智慧,你就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了。這個就是第二點,為什麼這位開悟聖僧他六通現前?是因為他破了我法二執,他沒有四相,破身見了,就預知因果。

第三,這位士兵為什麼可以立化?而且不討債,而且還會說往生的偈語,就是「怨怨相報何時了,劫劫相纏豈偶然。不若與師俱解釋,如今立地往西天」。诶,奇怪,他不認識字,怎麼會寫這個偈語呢?七字一句。開悟的聖僧或是大德可以說,說走就走,智慧現前,自在無礙,他就能夠說法無礙,就可以說法,就樂說無礙。這個我們就舉一個例子,老和尚講過的修無禪師。修無師是一個真實有智慧的人,這個具有真實智慧的人跟世智辯聰是不一樣的,真智慧跟性德是相應的,其成就就像師子幢一樣,令見聞者自然生起景仰之心。

譬如倓虛老法師在《念佛論》裡面講到的,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念佛往生。倓虛老法師是哈爾濱極樂寺的住持,那是倓虛老法師蓋的。極樂寺建立以後,他就開堂傳戒,請他的老師諦閑老和尚來當得戒大和尚。開一個戒會要很多人來幫忙,所以當時修無師是外地來的,他發心要護持戒會。當時的當家師是定西法師,定西法師就問修無師說了,你要做什麼?修無師說,我願意在傳戒期間照顧病患。因為傳戒的時候,會有很多人感冒啦、傷風啦,身體不舒服,必須要有人照顧,要做這個護法的工作。那修無師不認識字,未出家前他是做泥水匠的,他發心出家,但是也不懂經教,他就老實念佛,待人謙虛恭敬。他辛苦的工作都很歡喜,很樂意去做,沒有推卸,願意幹苦活,就是願意做苦工,那麼定西老法師就把這工作派給他。

過了幾天,修無師就跟諦閑老和尚、跟定西法師告假了。諦閑老和尚是很有修養的,你願意來,就願意來,你願意走就走,不以為怪。可是定西法師就有點沉不住氣了,他就責備他說了,你這個人未免太沒有恆心吧,傳戒才兩個月,你要幫忙就幫忙到底,來了沒幾天就要走了。修無師說,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,我要去極樂世界。這兩位法師一聽,你要往生?修無師說,是的,並且請老和尚給我準備一、兩百斤的柴火,以便火化之用。老和尚一聽,哇,這是大事,戒會中有人往生,這是很殊勝的。定西法師說,大概多久?他說,大概十天。他先預告這個,這可長可短,這很厲害,要往生這個智慧開出來的時候,可長可短。

第二天修無師又來了,報告老法師,我今天就走,能否請幾位法師跟我助念一下,送我一程。當然啦,戒期中說有人要往生,又不生病,活著往生,當然大家都要助念,哪個不歡喜?那大家就去助念,就有人跟他講了,跟修無師說,修無師,從前聽說往生的人,臨走之前都要作幾首偈子、作幾首詩,留給後人做紀念,你今天要往生了,也不能例外。修無師說,哎呀,我是個苦惱的人,我不認識字,也不會作詩作偈。最後他沒有辦法就說,哎呀,我還有一句老實話跟你們講啦,好啦,我就留下這個偈語吧,「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」。「能說不能行」,要解行並重,你看得破、放得下,要真做到才是真智慧,所以「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」。

大家助念不到一刻鐘,他就告訴大家,佛來接引我了。瑞相希有,火化的時候有舍利子,諦閑老法師非常讚歎他。這個就是這位「一營弁」至,這位武官他也會說偈語,這是他的自性流露出來的。他立化了,這一定是往生西方。往生西方,他自性流露,法語就流露出來,自然就能夠吟詩作偈沒有問題,因為自性本具,本自具足,自性本自清淨。

再來第四點,這位禪師為士兵剃度後,他也立即坐化。這大家我們就很有興趣了,什麼樣的修行清淨的人可以立化、可以坐化呢?我們知道鍋漏匠是立化,那這位宋朝禪師是坐化,這武官他是立化。怎麼說立化就立化,說坐化就坐化呢?诶,我們來瞭解一下,什麼條件可以立化、坐化?我跟你講,真正功夫到家,你如果真的做到理一心不亂,立化、坐化不是問題,帶業往生就不一定。明心見性的,見性成佛的,立化、坐化都沒問題。你看海賢老和尚他坐缸,海慶老和尚也是坐缸,那都算坐化。那鍋漏匠是立化的。老和尚以前講過,有個老菩薩是臺南關廟,有位老菩薩修得很好,她的媳婦兒子很孝順,修行修到念佛功夫成片,而且很高。她兒子說,要請媽媽一起吃飯。她說,你們先吃,我去沐浴。沐浴完以後,她怕兒子起了情執,她就到佛堂搭衣,海青穿好,拿了念珠就立化了。

所以這個叫真人不露相,露相非真人。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絕對不會暴露身分,身分一暴露,立刻入滅,身分暴露還不走,就是招搖撞騙,絕非諸佛菩薩應現。譬如永明延壽大師,這是我們淨土宗的第六祖,我們現在過的阿彌陀佛聖誕就是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。我這裡還有一套他的《宗鏡錄》,我就將來準備也要好好地研討《宗鏡錄》。老和尚說,它是小部頭的《藏經》,《大藏經》。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但是他身分一暴露,立刻入滅,這是事實。當時護持他的國王是虔誠的佛教徒,因為當時永明延壽大師是一個稅務官,他用公款去買魚蝦放生。當時這個錢俶王,就是當時那個國王就派人要,因為有人告發永明延壽大師,那當然就是挪用公款,必須要問斬。當時國王就交代,如果這位稅務官,如果他臨刑的時候,他不恐懼的時候,不害怕的時候,就刀下留人。後來永明延壽大師說,我能夠以一人的生命換取這麼多的生命得救,值得,值得。後來這個國王就是他的護法。

那麼這個國王就發心供無遮大會,就是齋僧大會,平等供養,齋僧修福。雖然是平等供養,但是首席還是以德高望重的老和尚為上座。當時要入座的時候,幾個老和尚就在那邊推來推去,彼此謙讓了,突然來了一位不認識的和尚,毫不客氣的就坐在那個首座的位子上。因為是平等法會,國王也不好講話,於是大家就這麼坐下來吃飯了。供僧完畢以後,國王就問永明延壽大師說,今天齋僧有沒有聖人來應供?永明大師說,有。他說,什麼人呢?他回答說,燃燈古佛今天來應供。國王高興得不得了,就說了,但也有人說是定光佛,定光古佛,但老和尚說燃燈古佛。國王高興得不得了,就說,哪一位?他說,就是坐在首座那位邋遢的和尚。

國王一聽趕緊派人四處去打聽,最後在山洞裡面找到這位和尚,誰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,因為他的耳朵長得很大,於是就稱他叫大耳朵和尚。找到的人曉得他是燃燈古佛,所以就磕頭作揖,恭敬禮拜。但他說了一句話,「彌陀饒舌」。說完以後就坐化,坐在那邊,坐化了。「彌陀饒舌」,就不講話,走了。這就是身分暴露了,暴露就趕快坐化入滅。大家一聽,「彌陀饒舌」,那講出來不是永明延壽大師嗎?那永明延壽大師就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燃燈古佛走了以後,阿彌陀佛還在家,就趕緊返回去向國王報告,因為有人知道了嘛。國王才曉得說,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,歡喜得不得了,立刻要趕快趕過去要拜見永明大師。這時候正好有人要來通報國王,也是匆匆忙忙地要來報信,剛好跟國王差一點撞到,他報告國王說,永明大師圓寂了,他也坐化了。

老和尚說,我們縱觀兩、三千年來,多少佛菩薩應現在世間,一旦身分暴露了,無不是即刻入滅,這是真的。身分暴露了還不走,就是騙人。所以老和尚說他在美國聽說,這個人是什麼菩薩再來的,那個人是什麼佛再來的,說了又不走。他說,很奇怪,佛門的規矩是身分暴露一定要走,我們才相信是真的。身分暴露還不走,肯定是假的,欺騙世人。這就是老和尚說的,真人不露相,露相非真人。露相不走,不是真人。諸佛菩薩、祖師大德如是示現,讓那些冒充的人不得其便,我們要瞭解。

這一段故事很精彩,老和尚是在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裡面開示的。那我們從這裡就知道,這位宋朝的禪師他也是過來人,乘願再來的。這位武官也不是普通人,他也是「久修百千劫,悟在剎那間」。他一聽到這樣,瞭解三世因果沒完沒了、冤冤相報,這個冤我不要了,我要往生西方,他就做這首偈語,立化了。你看他不討債還債,明心見性了,見性成佛,到西方去作佛,就變成法身大士了。所以我們看這個公案感觸很多,這裡面具足佛門裡面講的三世因果,善惡不同時、因果通三世、善惡不能相抵,還有因果不空、因小果大,這是老和尚的補充因果的五個法則。

摘自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(第二五六集) 黃柏霖警官主講

文字稿來源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】

留言